从无到“有”的内在观看——凌惠华个展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6-07-07 14:56:44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从无到“有”的内在观看——凌惠华个展

展览时间:2016.07.09-2016.07.17

开幕时间:2016.07.08 15:00

策展人:丁晓洁

主办单位:今日画廊

协办:北京麦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东方艺术•大家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22院街今日画廊

 

艺术家介绍

凌惠华于2011年6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现为自由艺术家,曾参加“‘象’之内外”2012年上苑艺术馆驻馆艺术家抽象主题展、“乌合”首届全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展、静水声•抽象艺术邀请展等展览。

 

艺术家凌惠华

 

文/丁晓洁

尽管所有的艺术创作几乎都是在表述时间和空间,但抽象艺术更为直白,与具象绘画不同的是这种揉合摒弃了背后的叙事结构和意义,是剔除过程的过程,留下的是艺术家刻意过滤掉无数秘密的时间痕迹。这些痕迹日积月累成为艺术家关于时间的纪念碑。

抽象艺术往往具有刻度或是标尺的意义,每个阶段的色彩、形状、线条都对应着这一时期艺术家生活和精神世界中的喜悦或者失望,那些患得患失难以捕捉的情绪在抽象艺术的表法方式里甚至可以“简单”地用一根线条的长与短来代替,语言是艺术家通往现实世界的秘密通道。

连接现实世界与抽象语言的关系对于艺术家凌惠华来说几乎并没有什么捷径,最重要的是枯燥的学院式训练并没有彻底羁绊住凌惠华对自我内心的观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抽象语言考察的是世界投射在自我内心深处的复杂幻象将如何呈现的问题,而艺术家面对的又往往是如何更“准确”地呈现。

 

《80110 三》 布面油画 80cm×110cm,2012-2013
 

2009年的系列作品《感性与理性》是凌惠华从具象向抽象语言转换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学生身份的凌惠华还没能完全自如地掌握抽象语言,而探索阶段的真实意义也正在与此——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明代王阳明在其心学思想中认为宇宙间各种事物的“有”,完全出于个人心理上的反映,比如花开花落,如果不被人看见,花就与心“同归于寂”。凌惠华在《感性与理性》中正式开启了由外向内、从无到“有”的内观过程,并“把真实生活的一面屏蔽或隐藏了起来”。

“刻意的隐藏”无疑是凌惠华在抽象语言探索中的第一步,而“感性与理性”不仅是作品的名称,更是他在作品中所预设的一个暂时未知的结果,严格地说两者永远存在着平行的关系,辩证思维在凌惠华的作品中也贯穿始终。

2011年以后凌惠华的作品在空间处理上更加具有延伸性和运动感,甚至是跳跃和稳定之间的张力。《浑》、《焦虑》、《今天》、《天梯》、《哲学家》、《四面楚歌》、《瞄准.开枪》是凌惠华在2012年完成的作品,很难说它们是否是2011年作品《生命独奏》的局部或是延伸,点、线、面似乎受到过立体主义或是未来主义的影响,艺术家大量运用斜线、曲线、以及交叉的线,很容易让人想到它们或许是生活的隐喻。

 

《焦虑》 布面油画 125cm×90cm,2012
 

在作品《浑》中跳跃的色块穿越降低过纯度的“灰色”区域,在微妙的黄金分割线上与其他色块相遇,相遇后的色块静止者回避,跳跃者继续保持相同的节奏在观者的意念中移动,而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相遇和分离正是凌惠华对于时空的思考,韵律代表着流动的时间,尖锐的“角”既是画面的破坏者但又不可或缺,就像我们患得患失的人生一样。

 

《浑 系列之五》 布面油画 160cm×100cm,2012
 

2013年之后,凌惠华作品中的焦虑似乎正在慢慢褪去,画面趋向平稳和简洁。为追求画面本身的内在互动性,凌惠华将画面调整到更为贴近几何美,以至于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个向大师致敬的阶段,而事实上艺术的规律常常无独有偶,凌惠华在长期抽象艺术语言的凝练中势必还将在其他的时间和空间中进入和撤出。

 

《红夜 1》 布面油画 80cm×110cm,2013
 
 
 
《时空·亘久》 布面油画 130×100cm,2014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