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胡昌茕、夏理斌、薛堃、张恒油画研究展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6-03-17 16:07:58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胡昌茕《枯坐与舞》木板坦培拉 2012年

学术主持:靳尚谊

策展人:张英剑

展期:2016年3月5日-3月25日

雅昌圆桌:3月20日 15:00

展览酒会:3月20日 16:00

地点:方圆美术馆 798·北京

文/张英剑

胡昌茕、夏理斌、薛堃和张恒都是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学习,并且同时于2004年大学本科毕业,到现在已经毕业将近12年了。在这十多年里,他们每个人选择了不同的艺术之路,到今天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个人面貌和作品风格。

同一个起点都在中央美院,不同的个人性格,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同的思维取向,时间的路径印证了艺术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不是仅仅看到每一张已经完成的作品,而是更多地看到了完成作品的过程和经历,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懂艺术,读懂艺术家。

夏理斌 《远山的绿》 100x80cm 2008-2015年 油彩丹培拉

胡昌茕本科毕业后在中央美院继续读了硕士,之后开始进入自己的创作生涯,这几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作为青年画家。他不喜欢和人闲聊,感觉很理性,谈事情简短明了,直截了当,思维很敏捷,尤其在谈到艺术方面,他很专注很认真。他的作品给很多人的感觉是“很沉重”,而我的看法是,他在画面上将自己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透彻见底,明确同时也充满了力量,在他的作品面前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真诚。他喜欢思考,喜欢读书,这一点看似简单,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讲却很遥远,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讲却又是一条必经之路。他喜欢写生,很是勤奋,“写生”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创作者来讲就如同演唱者吊嗓子,需要日积月累达到熟能生巧,然而这一点已经离很多艺术家越来越远。

色彩成为夏理斌油画创作的耀眼之处,他的绘画天赋更多地体现在色彩方面。他感觉敏锐、清新,并且能以较为丰富细致的色彩展现那种感受。这需要一种兴趣,需要自信,那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夏理斌的油画发展之路更为宽广。注意现实生活的观察感受,生活中那些鲜活的东西无处不在,处处是生活,处处有生命,处处皆画意。夏理斌在生活中同样的注重细节,与人相处也是热情而细腻,温和的性格中透露出浪漫的想象与追求,同时让人感受到其中非常坚韧的事业心。他将艺术视为理想,又有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为人师表的同时,对个人创作始终怀着十足的激情与探索精神。

薛堃《平凡之路》2015年

“旧工厂系列”作品让薛堃坚持这一题材七八年时间,他用尽了自己在中央美院所学有关艺术的种种观念和技法来表现这个系列的创作,最终这些作品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和认可,评论家余丁先生认为“薛堃的油画反映了新的时代、新一代人对于工业文明、对于新中国历史的态度和认识,他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温和的现实主义,让人联想起库尔贝对于现实的客观态度。而对于旧工厂现代主义式的解读,又赋予了这些工业时代的人类遗产以新的生命。”然而,最近以来薛堃感到有些烦恼,因为工业题材的作品在学术上得到了很好的评价,而在市场上如何得以成功总是困扰着他,他坚定地认为只要学术上站得高的作品市场也应该表现良好。事实上是,学术和市场可以合二为一,也可并行而走,但是对艺术而言,学术始终是更高追求的目标,市场则是附属物。

张恒说:“绘画于我是一支镇静剂,它让我在喧嚣、焦虑、无序和欲望的现实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这里是我的精神家园。”他道出了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心理诉求,也道出了真正的艺术所包含的价值。艺术是精神的家园,是现实的净土,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在为着这一目标而努力。张恒在本科毕业后就进入了工作,在大学当老师,可以看到,他天生的理性思考无疑使他成为了一个很合格的老师。然而,在工作和创作之间如何达到平衡与互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为此一直在努力。本科时候的美院学习让他始终没有放下一个艺术家的理想与追求,为了这个目标他坚持不懈。我们最初都有人生目标,但随着现实的生活与工作,每个人都在无形中学会了妥协,目标后来变得越来越模糊,模糊到最终都忘记了自己还有理想、还有追求,直到最后已经没有勇气想它了。

张恒《局》画布丙烯 2015

当读完靳尚谊先生《我的油画之路》时,让我感触最直接的是“真实的追求”、“真实的人生”,每一件事并非都是传说的那样五彩斑斓,恰恰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和奋斗。作为青年艺术家,张恒、薛堃、夏理斌和胡昌茕他们已经走过十多年的创作之路,但在伟大的艺术面前却又显得如此渺小,如何选择,又如何去追求则成为每个人的路径。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