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的空间触摸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6-02-29 11:05:24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 “陌生化”的空间触摸

策展人: 林路

开幕时间:2016.03.13 PM.1:00-4:00

展览时间:2016.03.13—2016.04.03

展览地址:上海C14画廊 

 

俄国艺术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在《作为手法的艺术》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在这里,“陌生化”的空间触摸感,也许就是延长审美愉悦的关键所在。作为视觉艺术的摄影和装置,往往具有非常独特的可置换性——一旦平面的摄影让人有了物质性触摸的欲望,或者,立体的装置诱惑人的视觉去尝试空间的触摸,通感(视觉与触觉)也就产生了,审美的愉悦自然神秘地升腾在灵魂的幻觉中……

英国摄影家Anderson &Low在一组题为《New Process》的作品中,以其特殊的配方所构成的化学呈现方式,让视觉的“触摸”显得尤为“困难”的前提下,构成了触觉尝试的欲望空间。另一组《Architecture》和严怿波的《浑沌》也有着异曲同工的基点:前者是夜色中的厚重而生发出的“浑沌”质感从而引入天地无常的玄学,后者则是在动感模糊或者尤其破坏了视觉影像清晰度的前提下,以看似“浑沌”实则异常清醒的哲学观念,构成了视觉“触摸”的趣味性。

其实“陌生化”的空间触摸感,也许就是艺术特质的非常态体现。Anderson &Low又一组作品《Abstraction》,是将非常态的“触摸感”推到了极限——摄影家异常敏感的视觉发现将现实中的立体建筑构成转换成了似乎纯粹平面的抽象作品,但是一旦你凝视这些抽象的平面空间,其幻觉中的多重立体的转换可能一时间错综复杂而来!张晋的西北景观同样也在这样的层面上进行着有意味的尝试,以非常态的视觉构成,试图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能力,冷静却又敏感。

至于郭国柱的《堂前间》和LizHingley的宗教空间一样,更是一种非常态的、可以细细“触摸”的人类文化学的空间景观再现。前者冷漠的空间中有着无数可以拾取的细节,令人心碎;后者在看似常态的日常生活中,将灵魂世界实际上居无定所的错位变成一声长叹!

其实在形式与现实之间,艺术家的使命就在于以新的形式去接受社会是什么样的,就是说把社会作为高于僵化的旧形式的、更为复杂和丰富的“事实的世界”接受下来,以便迫使人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这样一种“陌生化”的空间触摸正是在以一种非常主动的方式来做一个非常

被动的工作,这就是以“审美”方式来试图跟上现代世界的发展,为被技术、商品主导的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新的时空经验和社会体验找到一个形式上的落点。

聚集在这里的所有艺术家,通过似乎漫不经心的影像,却坚定地表明和小说家昆德拉一样对世界的看法:这世界只是一个纯粹的空间,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比昆德拉更进一步的是,由于视觉作品的独特性,空间中的触摸,到了Christian Chambenoit的影像装置中,人的本身就是一个神秘莫测的空间形态,谁也难以界定其意义所在!所以这一次,就让我们就静下心来,放弃一切关于意义的探索,在“陌生化”的空间触摸中感受审美的愉悦,行吗!

C14画廊现已搬入位于浦东世博园的新空间,成为园区内首家画廊。崭新宽阔的展示空间致力于满足更为丰富的艺术作品以及提供更为舒适的观展环境,在未来更加紧密地带来艺术展览和活动。4月10日,C14画廊将带来王轶庶的个展《可能》,敬请期待!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