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寻源--辟雍雅集·集贤篇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4-04-21 09:18:22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承办的“大美寻源——辟雍雅集·集贤篇”4月26日下午三点将在北京国子监举办。此次展览参展的艺术家主要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书画家为主。

此次展览打破以往以展为主的固定模式,继承传统文人的雅集形式,以展为主的同时增强活动的学术互动及艺术交流功能。同时,活动定在春意盎然的季节举办(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两千余年的孔子诞生的时期),结合传统文人雅集的形式聚合于乾隆皇帝讲学的辟雍,所以此次活动亦称为“辟雍雅集”。

辟雍是古代西周天子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辟”通“璧”,意为环形玉,古代大璧为天子礼天之器;“雍”古字也写作“廱”,意为四方有水、土在其中。“辟雍”这两个字很有象征意义,意为王道教化圆满如璧、不绝如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举办辟雍雅集的地方是在北京国子监内,乾隆皇帝曾用这里作讲学之地,“辟雍”因此具备了更进一层的象征意义——国家文化的至高点。当然封建王朝已经成为历史,此次借“辟雍”举办雅集活动,也有深层的象征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国集艺术研究、创作、教学活动三位为一体的最高学术机构,是中国艺术领域的至高点。其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的书画创作也应体现当代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雅集这种形式,古已有之,比较早的如三国魏时三曹父子与建安士子,他们云集邺下,常常宴游酬唱。其他为大家所熟知的还有东晋的兰亭雅集、唐朝的桃李园雅集、北宋的西园雅集、民国的东皋雅集等。文化人聚集一处,讲论文艺之道,切磋书画艺术,不仅激扬自身的创作思绪,也会对社会文化风气产生强烈的辐射、引领作用。像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通过兰亭雅集留下了稀世珍品《兰亭序》,对中国文化和书法的影响至为深远;而一般的文人也唱和不绝,如清代扬州很多文人依托园林山水进行各种形式的雅集活动,据说达到了“文酒之会无虚日”(清蒋德《南斋集序》)的程度。这种热烈的文化景观吸引了很多外地的艺术家,于是带动扬州成为当时南方的文化艺术中心,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文化遗存,其影响至今犹在。

中国艺术研究院聚集了许多国内一流的书画家,展览活动非常频繁,但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交流却相对显少。雅集这种形式更多强调即时、即兴创作,也强调命题创作,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而且这种形式也会提供艺术家现场互相观摩交流学习的机会,会激发艺术家创作更多的艺术精品,也可能会留下很多可以与史上的文人雅集相媲美的艺坛佳话。

“辟雍雅集”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还紧随时代后续会在国子监不断展开中国文化大讲堂等系列活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辟雍雅集”的影响力会不断扩大,引领艺术界切磋琢磨、互相学习的新风气。为当代艺术创作的繁荣,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及推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做出应有的贡献!(李勇)

延伸阅读: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

“大美寻源--辟雍雅集”活动

为了落实党中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艺术研究和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签定了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展览讲学等系列活动的两年规划。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全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 北京国子监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两家合作有着前瞻性的意义。

国子监“辟雍”

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辟雍,为北京“六大宫殿”之一。辟雍可以说是世上唯一一座专门供皇帝讲学用的宫殿;建筑形式独一无二。

辟雍建于清乾隆48年(公元1783年),是座四四方方建筑,通高34米,除石基外,全部为传统的木质结构。大殿为两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檐角翘起,四条屋脊直达顶部,顶端做成圆型,铜包鎏金,既所谓四角攒尖,鎏金宝顶式建筑。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辟雍”匾额,这块华带匾边框为七彩九龙祥云圆雕,其精美程度在北京的名匾中也是极其罕见。辟雍四周建有围廊,红色檐柱、廊柱多达数十根,柱间建雀替,大木构架绘以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四面开门,门窗装饰三交六碗菱花图案。高大的石基下建水池环绕,池岸用汉白玉做护栏,构成“辟雍环水”的古代形制。池水之上东南西北各建一座石梁桥通达四门,连接内外,构成了辟雍的独特建筑风格,体现了辟雍深邃的历史内涵。“辟雍”一词起源于我国三千年前的周代,据史料记载“天子之学曰辟雍”,辟雍四面环水,是周天子学习、议事的场所。辟雍最早是建在湖心小岛上的大房子,周边是水,水的外边是树林,天子不仅可以在里面学习文化政治知识,还可以在四周捕鱼狩猎,古时所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都可以在这里学习演练,是一处即安全又安静的好地方。也正是由于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它的名称。据汉代大学者蔡邕解释:辟雍的“辟”字与玉璧的“璧”通用,就是指周边的水环绕一周,湖水清澈透明,形成圆型,就像一块无暇的玉璧;“雍”为水中陆地;而“辟雍”这座大房子就建在上面,是玉璧的中心,所以取名辟雍。

乾隆是清朝鼎盛时期的君主,他登基的第二年,就亲临国子监讲学,可那时太学还没建辟雍,皇帝讲学是在后边的彝伦堂内设座。乾隆不甚满意说:“以天子讲学于彝伦堂,只可以说是视察学校,而不能说是“临雍讲学”。他几次提议建辟雍,但都因故没有实现。直到乾隆48年,年逾古稀的乾隆终于下了死命令:“国学为人文荟萃之地,规制宜隆,辟雍之立,元明以来典尚阙如,应增建以臻完备”。派当时担任工部尚书的刘墉主办此事,让他“兼理国子监事物”。我们知道,辟雍建筑跟水密不可分,大殿有水环绕才能叫“辟雍”。但国子监内没有水,又不能把辟雍建在荒郊野外有湖有河之地。另外,辟雍没有可参照的建筑物,只凭书上简单的文字记载,要达到既符合古代形制,又要美观实用,实为一道难题。但这些都没有难倒刘墉和他手下的能工巧匠们,时间不长,辟雍环水工程的设计就搞出来了。首先以开凿深井,取地下水注入环池,解决了辟雍环水问题,又在环池搭建四座石桥,直通辟雍四门,形成了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环桥造型。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夸赞说:“辟雍建筑复古而不泥古,循名以务实”。又将他对古时候天子在辟雍内进行敬老尊贤活动时所谓“三老五更”的认识,写成《三老五更说》一文,也用两种文字,分别刻在石碑的背面。这样两座御碑,相同的内容,也成了国子监碑亭的特色内涵。为国子监整体建筑群增添了几分高贵的气息和美感。辟雍为何是面阔三间。其实辟雍也是九间制,你不妨在中间划一个“井”字,稍一琢磨就清楚了。皇帝的宝座就安放在正中一间的中心位置。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