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网络艺术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4-03-03 14:03:15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14.3.1 – 2014.5.11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正如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手工艺被新兴制造业、 大众媒体和影像技术所革新换代的必然产物,当代文化在今天最突出的潜藏危机可能是互联网的无孔不入——从艺术实践、社会理论到日常语言。人们描述这一现象的专用语汇仍处于萌芽状态、尚未被普及,本次展览即是对颇受争议的“后网络艺术”的一次广泛调查,或者说,客观地呈现这些以网络核心性为背景的自觉创作。从图像的质变到文物流通、从政治参与到对物性的新认识,该范畴提供了更多的介入可能,试图对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进行再定义。 “后网络”一词并非对应于某个时间概念,而是一种与互联网共生的意识形态,一种网络思维的方式。在艺术实践中,“后网络” 的创作意识到了其所存在的网络体系——从观念、 生产到传播和接受。因此,本展中的多数作品用广告、平面设计、股票图、公司品牌、展示营销和商务软件等方式,作为视觉修辞。

展览的各个专题分别探讨有关互联网政策、大规模秘密监视和数据采矿、网络的实体化、“后人类”概念、信息离散的激化和开放源代码运动,关注泛互联网时代的变迁,以及信息离散、艺术品档案化、人类语言和艺术史考查。 在今天,文本信息往往在图像的社会流通中充当次要角色;艺术世界中的数字群落亦是如此,很多“后网络”的实践尚未被充分探讨、介绍和分析,本展旨在提供实质性的评论和对谈基础,打破不平衡的状态。在这个基础框架中,才可能语境化或界定“后网络艺术”,而非仅仅视其为某种流行美学。展览将“后网络艺术”置入理论和艺术史的学科背景,期冀在这些新事物归于平淡之前为其确立坐标。

展览由凯伦•阿契和岳鸿飞策划。参展艺术家及小组包括:Aids-3D、卡莉·阿尔特曼、科里·阿肯吉尔、艾莉莎·拜仁伯艾姆、贝尔纳黛特公司、达拉·比恩鲍姆、朱丽特·博纳维奥、尼古拉斯·塞卡尔迪、泰勒·科伯恩、佩特拉·柯特赖特、西蒙·丹尼、亚莉桑德拉·杜曼诺维、哈姆·范·登·多佩尔、艾德·弗尼勒斯、卡拉·汉高和马克思·彼高夫、GCC、乔什·克莱恩、奥利弗·拉瑞克、LuckyPDF、托比亚斯·麦迪逊和伊曼纽尔·罗瑟提、马利·穆尔、卡佳·诺维茨科娃、玛利莎·奥尔森、加科·帕拉索、欧德·帕利赛、塞思·普莱斯、乔恩·拉夫曼、乔恩·拉夫曼和罗莎·阿耶勒、雷切尔·瑞克、巴尼·罗格斯、汉娜·萨维特尔、本·舒马赫、铁木尔·斯琴、黑特·史德耶尔、阿蒂·维尔康特、兰斯·沃克林、安德鲁·瑙曼·威尔逊、乔丹·沃弗逊。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