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机器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4-02-26 16:08:37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海报

开幕时间:2014年3月1日(周六) 16:00-18:00

展览时间:2014年3月1日至4月13日

艺术家:迟群,董大为,姜吉安,鞠婷,李战豪,刘任,施元欣,徐若涛,张如怡,周范,智军

策展人: 于艾君

展览地点:季节画廊,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06北三街

所有机器都是人的机器。诚然,在这里,机器只是一种隐喻、一种意志。在传统或保守的艺术语境里,艺术的“原真性”是任何机器复制手段都无法达到的,不管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此话题暂且不予过多讨论。今天,部分艺术家将具有复制属性的机器行为本身,作为一个问题点和操作方式,提示出来,这无论如何,都具有探讨和研究的必要性。

当试图在艺术中寻求价值认同的人,面对复杂冰冷的机器时,他们一般会说,不,这不是我想要的。但当直面某些看似机器所为实则手工巧夺的视觉作品时,他们往往会说,哦,原来人手可以将形象控制到如此程度。是的,这些以极端理性的、克制的方式去完成的作品,会使我联想到艺术家劳作时的状态,通过手工带出单纯的信念和敬畏感。那是一种让人愉悦的、使人由喧嚣遁入宁静,在“我执”中去“我”的状态和感觉,有序、按捺,最令我心向往之。在我看来,这些艺术家具有机器控制色彩的极致手工,首先是“劳动密集型艺术”,尤其是李战豪、施元欣、张如怡、周范等人的作品,艺术家们以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达到“自我反思”,用儒家的说法是“慎独”和“主敬”,姜吉安认为这种律令是艺术进入社会的一个基本道德。在目前机器文明高度发达以至难能自控的时代前提下,这种创作方式不仅并不孤独,反而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蔚然景观,它们存在于大众识读与学院技艺素养之间,存在于个人手感、温度与对机器美学的个人理解之间,因此,这种写作天然获得了一种暧昧的艺术伦理——不能不说,暧昧是这个时代最明确的的特征。

我们选择了11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通过作品和文本,来对以此状态进行创作和思考的艺术群体进行呈现和理论梳理,藉以探讨视觉艺术的手工可能,以及手工与机器或机器化之间的中间状态和概念边界。无论是使颜料成为雕刻对象的鞠婷、别具匠心的“物质绘画”实践者董大为,还是将细密绢画纳入具有中古气质的绘画装置的姜吉安,抑或将被恣肆的线条所破坏的“图像现成品”复制成油画的徐若涛等,这些艺术家都提示给我们一种类似禅修的工作方式和必胜信念,这使得他们能把冥思或劳动体验视为通道,甚至把身体视为机器,在时间序列中,重置物像或莫须有之痕迹,如春蚕吐丝一般,将等待组织加工的思维原料编织成为可视的神奇。他们的实践,作为一种态度也好,方法也罢,都在具有中立语意的同时,明示了一种美学锋锐,尤其,这锋锐与那种沉溺于材料涂写快感的,甚至带有泛化抒情和滥情的艺术形成鲜明对峙。这同时也说明,侧重表达社会学和社会现象学的艺术并非当代艺术的唯一王道。

部分参展作品:


姜吉安 手卷&剩余价值,210x50cm, 绢本绘画装置 2013


徐若涛 椭圆+红小图, 布面油画 87 x 200cm 2012


智军 十字路口系列:去年的田埂, 40cmX254cm2012


董大为 断层+Sa1,50x65cm,纸上马克笔,2014


周范 思乡病 , 纸上作品,74 X 42 cm, 2013


张如怡 物体2013.04.26”,油画板上综合材料20x30cm,2013


迟群 金刚1,100x150cm,布面油画,2013


鞠婷 颜色知道答案NO.5,180x150cm,2014


李战豪 w先生、材料纸上铅笔、19x10cm,2013


刘任 95小时10分钟 油画在草纸上 26 x 11cm 2011


施元欣 困兽,76.5cm×57.6cm 纸本绘画 2013年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