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游戏——旅法画家葛峰个展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3-11-29 17:09:39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海报

 

展览主题:默·游戏——旅法画家葛峰个展

出 品 人:谷燕

策 展 人:梁克刚

开幕时间:2013年12月7日15:00

展览时间:2013年12月7日——12月22日

展览地点:元典美术馆

展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广顺北大街利泽西园112号

 

葛峰先生作为70后于2001年赴法国留学,在十余年的旅法的求学与生活中,葛峰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自从八十年代留学潮以来,陈丹青、徐冰、艾未未等人构成了留学美国的这一代艺术家,而黄永砯、杨洁昌等人构成了留学法国的艺术家群体,之前一代艺术家所表达的更多的是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下的结果,这一代艺术家在今天来看受到了足够的关注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成为一代人的美术记忆,而新一代的留学潮形成的画家现在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葛峰先生作为第二代走出国门艺术家,他这些年来的创作似乎可以作为一个个案来呈现他们这一代旅法艺术家的风貌。

葛峰早年在中国接受艺术教育,然后出国接受西方的艺术教育,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长期生活都具备了对于两种文化形态与艺术教育形态的足够了解,而他现在又生活工作于法国,从葛峰先生的经历,有两个可以从两个标签性的角度来谈,一个是七零后艺术家,一个是旅法艺术家的身份,首先七零后艺术家这个群体其实是多元化的,艺术批评者尝试给这一代人做一个总结性的归类,比如青春残酷绘画,比如卡通一代,其实最终发现七零后是很难归类的一代人,在文学界,七零后有摩罗和余杰、笑蜀这样的作家,也有卫慧、棉棉这样的通俗作家,所以总体而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这一代人身上背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他们的青少年时期经历了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九十年代他们见证了中国消费社会的生成,所以这一代七零后的艺术家很难作为一种集体被归类为哪种流派,他们的艺术史在未来被书写不会出现类似于他们的父辈的“伤痕美术”这样的归类,总之七零后的艺术是多元的,今天大家对于七零后的艺术是需要重新认识与重新定义的。

其次是旅法画家的身份,与其他所有时代出国的艺术家一样,葛峰在刚抵达法国的时候也是焦虑的,这从他的文字中可见一斑,葛峰写道:“2001年,当时初次面对欧洲的当代艺术是那么的不知所措。自认在国内已经画了10年,熟知很多绘画技巧,也读了很多艺术的书籍和评论,自认了解西方的艺术史。但,在法第一年,感觉自己所知的的一切都成了历史的一部分!都是过去时!在种类繁多的,浩瀚的当代西方文化面前:那种震撼感,迷失感,失落感,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远离了我所熟知的绘画”。葛峰先生的一些感触与后来的创作体现了这种文化上的困惑与迷茫,同时这漫长的十二年成为问题解决的十二年,葛峰的艺术经历是可以体现他这一代留学艺术家的风貌的,尤其是这种文化上的纠结。

到目前为止葛峰的创作系列主要有《手系列》、《未知空间系列》、《快感系列》、《宣纸系列》。这几个系列的作品完整的体现了一个艺术家十余年的创作心血,也构成了一个成熟的艺术家的整体风貌,希望元典美术馆本次对于葛峰艺术展的呈现能够引起艺术界同仁对于旅法艺术家葛峰的作品更多讨论!

 

展览作品

《快感系列之N29-醉》,葛峰

《快感系列之N30-醉》,葛峰

1  2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