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圆 窗前风景系列 150×120cm 综合材料 2011年
开幕酒会:2013年10月12日(周六)下午3:00
展览时间:2013年10月10日至2013年10月20日
策 展 人:刘北光
展览地点:北京红子兰艺术中心
艺 术 家:涂曦、石建军、张春华、张梦圆、张勇
营业时间:9:30-18:00(周二至周日)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22院街艺术区6号楼39号
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已经改变了世界的格局面貌,中国的几次大的社会文化变革终使我们也进入到全球一体的全新视野中来。艺术作品的面貌向来直指其时代的精神气质,“五四”以来的近代学术界的落寞对文化的出路和方向,探索激励着每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在各自的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浪潮下,有人沉没有人找到了港湾,这次五位出生在不同年代的青年画家,用各自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探索实践,用驾轻就熟的艺术语言把目光凝固在自己的作品中。“ 物问东西”有两层涵义,其一是“物”和 “问”,任何艺术都是通过语言媒介的形式呈现作者对作品的预言,从而使之与观者形成心灵上的交流直至情境上的共鸣。于是怎样表达,用什么媒介和技术才能更好的实现形式语言的转换,这些对作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犹如音乐家选择乐器和音色,画家则要找到符合内心表达需求的物质媒介,上升到语言本体层面在语言的零界点进行精神能量的转换。其二:“东西”和“物”在汉字里有时可以替换。从词性上都是“虚实相生”。“东西”不仅是方向的代名词,也是对物质景观的统称。以“物”的方式追问“东西”,无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都不失为一种比较亲切的命题。
宋明以来的“格物致之”,讲究“格物穷尽其理”使形之将死的儒学又一次死灰复燃,格物追问相较之西方启蒙以来的科学精神,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偏“心”性的自然感官,一种偏“物”性的生理感官。两者对人和宇宙的奥秘自然有不同的面貌。
展览作品
石建军 纸本木炭二直径100cm 2010.10
涂曦 空境Vacant situationNO1(180x150cm)
张春华 《丛林》 180X450cm 布面油画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