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029——西安当代艺术生态报告
策展人:韩晶
尽管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习性、历史与文化,但在我看来,西安与重庆,却暗涌着某种惊人的可比性。一北一南,总叫人充满联想。
过去十年来,我所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重庆,偏安西南一隅。这是一个地平面和天际线都高低起伏的城市,交错蜿蜒的道路轨迹,很容易让人在加速度的建设进程中迷失。然而,与我朝夕相处的黄桷坪,尽管岁月不断改造着它的模样,但有许多东西,却又仿佛数十年如一日,不曾改变。例如,背街暗巷里,总是晚上才营业的豆花面;永远只会做那几个固定菜色、却人满为患的蹄花汤;重口味的麻辣和不健康的油腻,但在40度的夏天也令人无法拒绝的土灶火锅……还有,每年在这里停留又散去的艺术家,以及他们不断发芽和消腐的艺术故事。
而我印象中的西安,城市平坦、道路笔直。比重庆多了许多历史的光晕,少了几分口味的刺激。但同样的,无数的年轻艺术家选择在这里聚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特殊的工业地标:西安纺织城艺术区,悄然出现。它穿过都市茂密的水泥森林、远离灯红酒绿的繁华腹地、跨越时尚的小资生活和喧闹的市井文化……开始介入到我们关于这个城市及其文化生长的认识之中,并在不知不觉间,成为西安当代艺术的另一个代名词。
无意去追寻“西安纺织城”的由来和历史,因为这个以工业基地命名的艺术中心,和重庆的坦克库、501 ……一样,与上个世纪源自西方对旧厂房、老仓库的加工、改造和再利用无异。值得肯定的是:它把携带着特定历史烙印的空间本身,转换为了新的艺术文化飞地,同时兼容了城市的过去和未来两个时态,为当代艺术的多元呈现提供了开放而自由的空间,并建构出一种“LOFT”的生活方式——曾经,中国当代艺术的合法化,就是伴随着这些大大小小的艺术社区而走出所谓的“地下”状态——从北京的圆明园画家村到后来的宋庄艺术家群落,再到今天的798;从上海的苏河到昆明的创库……当代艺术的进驻,一方面成为最有效的开发,同时改变了当地的文化结构;另一方面,当代艺术自身也在这些社区形成的过程中,得到机会和利益的共享。
遗憾的是,游离在体制外的艺术聚集地,和松散的艺术家群落,往往因各种各样的因素最后淡出我们的视野——要么被迫解散和迁徙,要么在时尚和商业的围剿下偏离了原来的初衷。在早期缺乏政府关注、同时没有基金会制度的窘境下,这些艺术家自发聚集的创作基地,往往最终又回到艺术家个体的分散状态,而关于当代艺术的“社区演义”,几乎只能是理想的假设。
但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我们不知道西安当代艺术群落,最终会何去何从,但今天,即将在这里呈现的,是西安纺织城艺术区的当代艺术群体——“ART029”艺术小组的首展。我相信,“ART029”艺术小组,以及他们的首次集体亮相展,某种程度上,是西安纺织城艺术区的一个缩影,也是西安当代艺术的一个切片。而以西安的区号“029”命名,无疑直接而明了的标志着: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他们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也即是,这个展览命名为“西安当代艺术生态报告”的原因所在——我相信,尽管在资讯发达、网络畅通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足不出户,而“生活在别处”,但是,每个个体的生存体验,以及由此生发的艺术创作,终究总是离不开他琐碎、繁杂、真实的日常生活的。就像我去面对西安,这个全新的城市时一样,我总会从自己的重庆经验中去比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源自自身的坐标系,只有在这个坐标系中,我们才能寻觅到参照物。我亦相信,这也即是,为什么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认识的原因之所在。而即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十五位艺术家,以及他们的创作,无疑将真实地向我们述说,他们对于艺术、对于文化、对于历史,以及对于这个城市生活的理解。
仅以此,献给“ART029”的艺术家们。
2012年7月
丁志伟 《变异的宠物》 布面油画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