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尼亚的风—何工个展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2-06-14 18:01:56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巴塔哥尼亚的风--何工个展海报

艺术总监:刘杰

策 展 人:杜曦云

艺 术 家:何工

作品媒介:绘画、装置

出    品:千高原艺术空间

展览地点:成都市高新区芳沁街87号千高原艺术空间

开幕时间:2012年06月16日下午16点

展览时间:2012年06月17日至07月31日

艺术家何工先生在千高原艺术空间的第二个个展“巴塔哥尼亚的风”将于2012年6月16日开幕,展览将展出何工先生去年底至今年初重走切-格瓦拉摩托车之旅归来后完成的作品,包括大尺幅的绘画、装置和相关记录文献。在这些作品中,我们除了看到何工先生对继往关注问题的持续和推进,也能看到他与另一位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切-格瓦拉的精神对话。

作品《雪茄无眠》, 布面丙烯 油彩, 300×400cm 2012年作

“巴塔哥尼亚的风”项目计划是在千高原艺术空间、天府长岛和其他个人的帮助下,著名艺术家何工先生实践的个人艺术计划。计划由何工先生提出,千高原艺术空间、策展人杜曦云共同策划完成。该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既是何工先生作为一位始终处于质疑、追问、理想追逐、实验的“有机知识分子”艺术家的必然,其实也是何工先生具体作品创作的外化,我们甚至可以说----何工先生最大最好的作品就是他的不断质疑、追问和对理想的追逐----这可能是何工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代现当代艺术实践者最重要的史学价值。基于同样或者类似的理由,千高原和相关机构、个人同样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介入其中。本项目计划的实施完成,毫无疑问将彰显、丰满和提升何工先生作为一位优秀艺术家的个体价值。同时对发展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和文化提供有价值的个案参考----尤其在纷扰的今日之中国。

何工,1955年出生于中国重庆,1978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5年获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肇始时期开始,何工即开始个人艺术实践活动,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即以油画《往事依稀》、《巴赫的寓言》等作品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和对人的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1986年后,何工赴美国和加拿大学习,并在多所大学作访问艺术家和客座教授,其间广泛参加国际学术研讨和创作活动。在研究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过程中,进行绘画、装置与观念艺术实践,有装置作品《梦见方舟》、《这不是五月花号》、《后扬子豚方案》,油画《欧洲车站》系列、《通往布鲁克林的地下铁》等作品,表现了跨文化的感受与思考。本世纪初回国定居之后,何工的作品更趋于文化与哲理思辨的具象呈现,在恣意涂抹的画面中散发出强大的张力,而透过这种张力我们能够窥知到何工作为一个“有机知识分子”艺术家的质疑和对理想的追逐。正是这种对理想的追逐,在切-格瓦拉踏上摩托车之旅60周年之际,何工----又一个怀抱理想的逐梦者,重新踏上了巴塔哥尼亚高原的追风之旅。

作品《摩托之旅》, 装置绘画, 丙烯于牛粪上, 20×20×20cm, 2012年作

何工重走切格-瓦那之路旅途日记部分扫描图片

何工重走切格-瓦那之路--拜访丛林部落Yahua人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