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任曙林摄影展《八十年代中学生》

任曙林摄影展《八十年代中学生》

时间:   2011-05-03 11:23:56    |   来源:    艺术中国
展讯 >

 

2011年4月30日至6月1日,任曙林《八十年代中学生》摄影展将在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举行。

《八十年代中学生》拍摄于1979—1989年间,跨越了上世纪的整个80年代。彼时的任曙林25岁,正站在青春的尾巴上,他走入了北京的中学校园,一拍就是10年。留下了八十年代中学生一段青春的影像记录,一个理想主义时代最后的背影。

20年后,经历了两年的甄选和准备,此次展览呈现了160张任曙林拍摄的中学生的旧影。这些经过无酸打印工艺而成的照片,穿越时空的尘埃,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像陈丹青、顾长卫、鲍昆、顾铮、巴力、舒阳……这些从那个青春岁月走过的一代,对于《八十年代中学生》尤其怀有特殊的情感,更为其撰写了评语。

“岁月乃归存于照片——人与岁月,还有比青春年少的那一段更其短暂惚恍而滋味无穷么?问及任曙林何以选择了一群中学生,他说,其实人生的一切,在那时,在校园,已然萌发,并且决定了”(陈丹青)。

八十年代已经永逝,而任曙林的照片让我们重新看到了自己。——“我们虽然无法改变镜头中的世界,但我们却可以将自己投射其中,那是我们发出的看不见的光。这光,也照亮我们自己”(李楠)。

 

策展人:那日松

展览时间:2011年4月30日至6月1日

开幕酒会:2011年4月30日下午3点

展览地点: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

 

任曙林简介

“四月影会”重要成员。

1954年出生于北京。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

1976年开始摄影,师从狄源沧先生。

七十年代的作品:《先进生产者》。

八十年代的作品:《1980年的北京高考》、《八十年代中学生》。

九十年代的作品:《矿区劳动者》、《山区女孩二十年》。

2000年以后的作品:《气息》、《两个女人》、《云南风景》等。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像素》杂志“年度摄影家”称号。

2010年获得平遥国际摄影节优秀摄影师奖。

 

这是一组温柔而敏感的摄影,以至不像摄影,而是悄然的凝视,凝成永逝的八十年代。

问及任曙林何以选择了一群中学生,他说,其实人生的一切,在那时,在校园,已然萌发,并且决定了……

——陈丹青

任曙林这一时期的作品流露着一种朴素自然的审美情趣,特别是其中的黑白照片,画面上许多细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故事,使这些照片充满感染力,愈久弥新。

——顾长卫

在任曙林潜心拍照中学生的时候,中国摄影界正浸淫在寻花问柳的诗意摄影和追求宏大主题的经典摄影氛围中,没有人能够将镜头沉静精确地瞄准住一段社会生活的断面和一个并不显赫的非主流族群上,来经营一个细致耐看的摄影故事专题。也正因为如此,任曙林幸运地成为中国新时期纪实摄影的开拓者之一。《中学生》一定会进入中国视觉历史的影廊。

——鲍昆

作为一部具有纪实摄影性质的作品,《中学生》是最早的不为情节、高潮、瞬间这样的摄影套数所束缚的作品之一。这么一种可称之为诗性纪实的摄影样式,至今仍然只是一种理想。 《中学生》的意义,正是在这样一种通过心灵展示细节的过程中,触摸到了一种历史的真实,所以才可能在二十多年以后,给人带来值得反复咀嚼的意味。我相信,这些八十年代的,中学生就像是沙漠玫瑰,不管历经多少年,只要有心灵的水源滋润,就一直会像花儿一样开放……

——林路

这一代人在1980年代的终点,完成了自己青春期的历程。《八十年代中学生》犹如往昔柔风细雨的春光中兀自开放的鲜花,未期酷暑严寒随后的渐渐袭来。这是关涉成长的一道时光切片,不但是关涉一代人的成长,也是关涉一个国家曾经的成长经历。

——舒阳

《中学生》视像化的兑现了这段历史背后所出现过的动态特征。它所呈现的状态和形态,既成为唯一,也成为只作用于视觉艺术外的影像的历史学。

——巴力

 

1  2  3  4  5  6  7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