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

时间:2017-01-05 | 片长: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 | 来源:艺术中国

视频>专访>

导语/

艺术家黄于纲的大型展览《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于2016年12月23日在凉灯展出;12月24日在长沙市艺尚源艺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共展出艺术家作品百余件。包含巨幅照片、装置、影像、雕塑、综合材料等作品。此次展览展出的黄于纲这一批绘画及相应的照片、文字及来自老乡家的器物,它们来自于灵魂深处,可以说是反思现代化与现代性的社会学视觉文献,具有言无不尽的当代内涵和现实关怀。以下是对艺术家黄于纲做的专访。

问:06年从央美毕业后,为什么没有选择留在北京而是回到了湖南?

黄于纲:缘于我的生活习惯,北京大、灰、红。不适合我生长,凡高、米勒、吴冠中等等伟大的艺术家都在寻找且找到了自己的"土壤",生长出了大树,而我在03年第一次来到凉灯,我便喜欢上了那里,那里的土地适合生长辣椒,我相信自己在莲羹也会生长出火焰般的“辣椒”。它与我的经历发生了叠合,情感有了交集。

问:凉灯所在的地方偏僻闭塞,贫穷落后,什么使得您甘愿留在这年复一年的创作?是否能说您代表着农耕文明在对抗工业文明?

黄于纲:在这里,我摸到了质朴的温暖,看到了自己艺术语言的成长,看到了对人性的敬畏和对善恶的态度,呆在这孤独又踏实,人生一世又长又短,何不留在这耕作春秋呢?

我代表不了谁,我更无力去阻挡农耕文明受到工业文明的撞击,我只是个平等的善良的记录者,记录这个山寨遭遇这个时代的不可定论的事事非非。

问:你和凉灯有什么缘分使得您以一个村落为根据地,数年如一日地围绕其进行创作?

黄于纲:一次痛苦的失恋让我迷失了初哀和方向,当我完全"醉"倒之前,我选择重走沈从文的足迹,去找求自我,最后发现了凉灯也选择了“她”,作为求索的方向。

问:这次展览地点为什么选择在湖南而不是将作品带到北京或者上海?

黄于纲:北京和上海的个展已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做完,湖南这站分别在凉灯长沙两地举行,架上绘画全部回归到原先的土地上去照应曾经和未来的对象,会发生对时间生命残忍飞逝的感怀。在凉灯刚刚通行的水泥公路为这次的展览作了个有效的牵引。

问:您觉得您和在大城市创作的艺术家最大的区别在哪?

黄于纲:我吃的是刚刚从地里收割的谷物和蔬菜

问:回到湖南之前的作品与现在的作品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在哪?凉灯给您的艺术创作带来什么新的启示和灵感?

黄于纲:之前的作品过于讲究"画味",跟着一些大师走,幸运的是我一直在找自己的语言。困惑过,快乐过,后来越画越黑,到现在或黑或鲜亮,语言也逐渐纯粹清晰,方向也明确起来。

在一个偏僻安静的山村,让我更多的是对人性和生命有了更多的体悟,学会了冷静地面对孤独,在创作上,无非就是以自己的价值语言表述或排遣它们,那些劳作的场景,悲喜的动态,春秋的颜色,日起日落的光芒和黑暗,这些都是伟大作品的启示和灵感,我自己正在跌跌撞撞中接近它们。

问:在凉灯这个特别的地方(农村)举办展览,大众(村民)对您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反响?很多北京去到凉灯看展览的人对您的展览评价非常高,你觉得是哪里打动了他们?

黄于纲:他们高兴,全寨子里的人都来帮忙。我觉得自己的真诚热情让他们内心温暖。

问:在艰苦的创作环境中,您遇到过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又是怎么解决难题的?

黄于纲:最大的难题不是生活上的艰难,是心里的孤单,家人与挚亲没有办法常年陪伴在我身边,日夜思念着亲人,而我只有不停地劳作,画画读书写字拍摄做雕塑。

问:此次展出的百余件作品大概花了多长时间来创作?

黄于纲:这次除了纸本作品之外,大部分是近几年来的作品。

问:今后是否还会一直在凉灯进行艺术创作,还是回到艺术氛围浓厚的大城市?如果留在凉灯继续创作,今后的创作方向是否会有新的突破?

黄于纲:我还会沉寂在那里,出行再回来,反复。从各个角度去继续感受她,我熟悉她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峰,我呆在那里仍然踏实,我不会轻易舍弃她。突破是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会努力的去实践。

 

延展阅读:【展评】凉灯十三年——“黄于纲的一件作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