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佐:谭平的作品意在表现炭笔的行走和痕迹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 片长: 00:03:11 | 上传: 2014-09-28

 

2014年9月28日,筹备两年之久的谭平最新个展《彳亍:谭平作品展》于偏锋新艺术空间启幕。此次个展展示的是谭平自2013年开始的最新艺术探索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是谭平一贯创作立场与态度的呈现。

本次展览题为“彳亍”,“踟蹰横渡口,彳亍上滩舟” 出自于李贽的《观涨》,其意为慢行慢进,时走时停。谭平老师解释道:“‘彳亍’这一展览主题与本次展览的作品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次我用木炭条来画素描,在将描绘线条的速度放慢的时候会看到笔与纸之间所产生的摩擦与粉末等。当代生活的节奏太快,需要我们去放慢速度走走停停,多去看一看,想一想。”因此本次展览的主题既是对谭平创作理念“内观与自省”的延续,也是他多年艺术历程的真实写照。从“画它”到“画我”再到“我画”,在对本体价值的洞悉与探寻中,谭平向我们展开一个无限趋近“真实”的内心世界。

麻省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袁佐在接受艺术中国采访时说道:“谭平的绘画想要化简掉文学的创作部分,从而体现出炭笔最为真实的行走与痕迹。炭笔素描不需要太多的风景或者有趣的线条来装饰画面,而纯粹表现的是炭笔本身的质感。他的绘画让我感受到了材料的美与材料的特殊性。素描作品更加自由也更放松,其神奇之处就在于可以和任何人共享也可以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谭平的素描作品也将在今年12月中间美术馆的‘视觉思维’素描作品展亮相,来共同探讨素描的可能性。”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唐承华认为:“谭平这次的展览用黑白的关系来表现艺术理念,也是在自然中寻找绘画的因素。并且他在展览中让观众用俯视的方式来观看,与观者产生了一种很亲近的视觉关系,是从新的绘画理念来呈现一种绘画过程。内观是艺术家自身内在的一种思考,是对客观事物和自然存在的一种感受。这种自然本身是物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通过他内在的一种思考和价值体系来建立起绘画的表达形式。这种形式是通过用炭笔、纸张、油墨和版画的印迹效果来呈现其自身的审美趣味,这是谭平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来自艺术家2013-2014年的作品,是艺术家对于自我挑战的再一次创造性尝试,同时展览也包含多件其个人艺术轨迹中代表性作品。谭平之前作品上流动的是一些像是细胞一样的圆形,还是建立在一种对于物体的认识上,仿佛是有机体一般可以自身生长与呼吸。而现在谭平的绘画作品更多的是对于线条的书写,其实也是对于圆形的解构,以“笔笔相生”之势,用很多的短线组成了一件作品本身的整体性。谭平的艺术创作是简明的、清亮的,他用木炭条去“写”、去“画”,将全身的力量、感悟倾注于纸面与“线”的碰撞。观看者跟随“线”的走势与变化深入艺术家纯粹与执着的内心世界。

本次展览分为两部分,画廊的二层空间展示的是谭平多个创作阶段内堪称经典的素描作品,而一层中心展厅则将谭平以素描纸与木炭条完成的绘画作品平铺于展台之上,打破传统西方绘画对于艺术作品的观看方式。通过艺术家的干预,“观看”被重置在艺术家创造的环境里,进入展厅,置身谭平庞大的情感及精神世界之内,感受他在形式与自我立场中的坚定笃行,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于“画”的过程中逐渐显现;而观者将在“对视”与“俯视”的视觉转换中,进入“看”的逻辑之中。此外,艺术家还以影像的方式从动态视觉的角度诠释作品,引发观者对于“彳亍”前行的多维观感。

在“彳亍—谭平作品展”中,时空的概念被弱化,谭平所要传达的“彳亍”的意识得以升华。在“内观与自省”中,呈现出他在艺术形式探索上的自由与开放。选择“彳亍”的谭平,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中难得的一个内省反思的机会。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6日。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