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远方——周栋专访

资讯>对话>

艺术中国 | 时间:2017-04-26 16:37:44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笔者和周栋及他的作品有几个闪回画面。

  前年某日,当笔者浏览今日美术馆“青年英才驻留计划”作品展信息时,突然被一幅绿楼房的画吸引住了,那是一座覆盖着斑驳苔藓,残破陈旧的绿色老楼,它就像纪念碑一般突兀的伫立着,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笔者当时就记住了这幅画。

  时间到了2016年,笔者参加画家刘商英在常熟个展的晚宴时,注意到他身边有一位忙前忙后,低调谦和的青年。商英介绍说,“他叫周栋,是我最早带的一批学生。我俩是连夜开着越野车从北京到的常熟!”当我们互加微信时,瞬间就看到了那幅“大绿楼”,原来作者就是他!

 

周栋工作室 

近日,笔者联系了周栋做专访。周栋位于通州的工作室简约通透,北欧风十足。他的多件巨幅作品就在画室。其中在一个大抽屉里,他展示了很多年少时画的速写手稿,手稿都经过特种的透明纸包装,分门别类的放在一起,足见主人的珍惜。

那幅“大绿楼”就立在画室的墙边。原作与图像感观完全不同,画面上覆盖着一层层厚重的肌理,每一块砖墙都如雕刻一般纤毫毕露,难怪具有如此强烈的视觉效果。

访谈就从这幅作品开始。

谈画

 

大绿楼油画,300×245cm,2015 

艺术中国:当那幅“大绿楼”的图片出现在手机屏幕时就给我印象很深,看到了原作后感觉实体感更为强烈,这幅作品请具体介绍下。

周栋:这是我老家的一栋老楼。这个楼原本是浅绿色,时间长了,上面长满了浓密的青苔。直到有一次我回老家,看到这座楼因为老城改造被刷白了,白色涂料下面隐隐透着多年的色彩痕迹,特别像层层覆盖的抽象画,当时就有画它的冲动。原本我想画白楼,就先做绿底子,然后再覆盖白色,但绿色层画完以后,我感觉比白楼还好,这个绿已经不是现实中楼的绿色,是非常意想不到的一种绿,它更加抽象。但在楼的肌理和细节的处理上,我又往更加具象的方向推进,这样这幅画就与现实拉开了足够距离,更加实体化,具有浮雕画的感觉。

艺术中国:这个题材很少有人表现,表现形式上也远不是写生的放大版,具有纪念碑一般的实体感,你是经过怎样的思考过程?

周栋:现场是创作的引子,这里面包容了很多我当下的感受,包括从构图上、语言上,它完全是我很个人化的东西。画大作品的时候,有很多细节源自我内心,它不是现场的细节,是我心里面某种东西的外化。创作的过程就是追随内心冥冥中想要的状态,达到那种状态后绘画语言也就自然转变了。

艺术中国:在你的画面中经常有垂直或水平的形体,比如绿楼前的那根白色电线杆,这种处理是出于形式感的需要吗?

周栋:恩,有些是在画面抽象构成中的需要,在杂乱的一片里出现一个特别规则的东西是力量的需要。

 

雪纯洁的有点矫情油画,356×275cm,2014

艺术中国:你研究生毕业时候的作品“雪纯洁的有点矫情”,这幅画中的大门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异形画框,请谈谈这幅件作品的构思?

周栋:异型画框并不新鲜。我当时选择画这个大门的时候,就在构思怎样表现这个门。如果按照常规画框把这个大门装进去,总觉得这太寻常了。后来我决定用更大的尺幅把它变成真实大门的场景,同时按照门的形状定制了异型框,将门以外的天空全部去除,从远处看它就是一个大门的感受,具有很强的现场感,这就是我想要的状态。

 

每一点都透着痛楚的浪漫油画,251×361cm,2014 

艺术中国:你绘画的空间感很有意思。有的是一种画中画方式,有的是一种特写式的凝固视角,通过这些方式将目光引向一个很深邃的空间,这方面可以谈谈吗?

周栋:我比较在意空间,远方这个概念是人在静默时常常会联想到的。我曾看到过许多难忘的场景,比如那陕北高原上坐在自家窑洞顶上眺望远方的女孩,远方表示着未知,也是憧憬也是迷茫,从心理上讲每个人面对远方就像面对自己的未知,瞬间个人情绪的升级,对自我处地的短暂超然。所以我作品里会有意识的处理好空间的消失点,会给画面一个出口。那是人情绪飘渺的地方。

 

呆望窗外油画,2014 

艺术中国:在你的画面中经常有如雨点般泼溅滴洒的笔触,是一种风格表现还是有什么特殊寓意?

周栋:这个最早是因为画画时颜料调的比较稀薄,在绘画中会洒落下来,本要等画面干了再覆盖。后来一看这些溅洒的点正好像阳光刺眼似的洒落,于是后来就利用这一点根据画面需要保留和处理画面。

小城记忆

艺术中国:你会经常去中国的北方、南方各个小城,对于这些小城对你的创作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周栋:我比较喜欢小城市。我发现青春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因为青春是一个人的感知力最强的时候,那时留下来的痕迹是不可磨灭的。我十七八岁时的青春是在我老家的小城里度过,小城就是没人管的地方,所有的东西就像野草一样是自然生发出来的,这儿盖一堵墙,明天那儿弄一电线杆,后天刷个颜色,立个广告牌,所有的东西都是在没有秩序的情况下生长出来的。它有太多超出你想象的东西,非常的鲜活!同时又有很多年积淀的事物,它们和现代的东西很突兀糅杂在一块,有强烈反差,这些会对我产生兴奋刺激。当然当时生活于其中并不像现在这样去关注,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这个城里的生活,一个充满对未来和远方渴望的生命,在这样一个杂乱丰富的小城里每天那么泡着的状态。

 

2015年夏 周栋在安徽临泉现场创作

艺术中国:你对于这些小城市你有选择性吗?

周栋:中国南方北方的小城市其实都比较相似。我一般自己开车,山西、河北、陕西、河南、江苏,安徽去了很多地方。我就开着导航漫无目的走, 一般会选择远离高速公路、远离特大城市,特别边远的县城去看去画,晚上会随手记录下当时感受。

 

2009年 周栋在北京索家村工作室

艺术中国:你现在以小城市景观为主题的创作方向是不是在学生时代已经确立了?

周栋:我的经历比较复杂,我原来是江苏盐城一名小学老师,没有系统学过绘画。后来我到美院成教部学习,从一个荒凉的小城来到北京这样文化密集的大都市,我就像知情返城一样如饥似渴的学习。在25岁的时候我回老家参加高考正式考上了美院本科。在考美院之前,我没有任何创作的概念。当时能力有限,每天就围绕自己生活画点小画。2007年刘商英老师带我们去京郊道关写生。他能把无聊的京郊山村画得有滋有味,那么普通的场景,他画的特别让人兴奋,当时我就非常有兴趣回京后就画了一批京郊城乡结合地带的写生作品,这批作品让我慢慢进入自我创作表达的状态,以前对社会和城市,对人的复杂感觉好像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感觉通过绘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很有感触,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爱像划了一根火柴油画,380×240cm,2014

艺术中国:之后还有哪些变化吗?

周栋:本科毕业生创作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整个创作过程对我来说很曲折纠结,当时觉的毕业创作重要,感觉要把四年所学表现在几张画里很难做到,所以又茫然了。寒假回到老家盐城,做了一个田野式的考察采风帮助我思考这个事情。后来商英老师觉得我当时那些小画速写特别好,鼓励我大胆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直接把那些小速写放大自由去表达。我毕业创作就画了几张特别纯粹的大画,以三联画的方式表现小城的楼,这种题材和美院传统的要求很不同,当时特别忐忑怕过不了关。三工作室的老师们都特别肯定,作品还在毕业展上获奖了。09年本是艺术界一个低潮,但我的画还挺火的,有个人收藏,学校美术馆也收藏,这给了自己一个特别大的自信,感觉心气很足,有使不完的劲。

2009年毕业展览前夕油画系三画室师生在周栋工作室

艺术中国:你也在德国一个小城画了很多作品,那边感受与中国有什么区别?

周栋:德国的那个小城市爱莎芬堡是我经常去的一个小城市,它是法兰克福旁边一个卫星城市,是与我合作画廊的所在地。那个城市跟中国是完全两个极端,德国城市非常干净,也很有秩序。那儿所有的色彩都是设定好的,比如一面墙五六十年前是什么颜色,维修还要做成当时相同的效果。在那的创作与中国出发点不一样,我没有特别去表现那里的风景,而是画了一些人跟场景相结合的画。

2015年 周栋在德国工作室现场

艺术中国:我感觉你个人艺术道路的确立也是经过了缜密的思考,比如你写过《怎么看潮流》一文。

周栋: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潮流,但不是都得跟着潮流做事。13年我去纽约待了一段时间,美国那边绘画已经非常边缘了,了解了他们的创作和他们的生活状态是完全一体的,我反而更加确信自己的创作。因为美国就是那样一个多民族很现代的国家,他们的艺术与环境是紧密相关的。但反过来这些和我没有一点关系,我的许多认知和中国当下人的生存环境心理相关联。艺术家要立在自己的点上吸收生长,潮流不等于眼界。

画与影像

 

 立春油画,300×230cm,2009 

艺术中国:我注意你的绘画和电影有很大的关联,有的画就像电影画面的一个截帧,而且每张画的名字都很有意思,有的口语化,有的画上直接写文字,你能就创作和电影、文字的关联来谈谈吗?

周栋:我以前曾研究过与我价值取向比较近的的俩位电影人贾樟柯和顾长卫的电影。他们的电影里充斥着一种悲情主义的浪漫。电影描述的事件背景和场景,都和我的青春记忆有很大关联,曾经不好的一段悲剧经历,现在回味时却有很多浪漫色彩在里面。电影里的叙事背景,营造的气氛我都很有感触。有些镜头,我就会拿过来用,然后用绘画的方式去表现,比如利用了电影里几个场景拼接起来组成画面。

中国古代就有文字绘画结合的传统,我想文字能否应用到现代绘画中?我把文字像电影字幕似的写到画上,文字与画面并列呈现出一种互动关系,文字也许会是画面的某种解释,也许与画面相悖,这都无所谓。后来我发现有个手机图像处理就有电影字幕添加叫足迹的app出现了,我就不再画了。

 

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纸上色粉,110×65cm,2014

艺术中国:你会借鉴他们电影里的哪些方面?是画面吗?

周栋:一般观众更多关注的是电影情节,但我关注的往往是很不起眼的点。比如演员的某个瞬间画面,特定光线下城市某个视角下的场景,几个主人公后面的背景。我会将电影反复看十几遍,一秒一秒的过,截取某个画面。不同的时间看同一部电影的也会有不同的感触。

艺术中国:你的画描绘的现实景观有一种凝重感,时间变的恒长,这种感觉是通过影像的经验的得来的吗?

周栋:有时候我会对一个现实场景恍惚,对某一瞬间特别敏感,但又稍纵即逝。事后看照片时的感觉又完全不对。有时当一个普通的现实场景通过投影打到一个幕布的时候,画面就呈现了某种虚拟现实的味道,这比真正的现实有意思,甚至里面出现一个光斑,我都愿意把光斑与幕布一块儿画下来。这种虚拟感具有一种时间的魅力,它是机器保留下来的一段时间,恍然中让人产生时间错位的感觉。

简 介

1980年出生于江苏盐城,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09年和201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早在09年的本科毕业创作便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和对中国平凡小城的巨幅油画表现而引发广泛关注。他举办过的个展包括德国Neuffer am Park 美术馆,德国99画廊,中国油画院等,参加过的重要展览包括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伦敦 Art @ Golden Square 美术馆,美国新泽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学宾轩展览馆,今日美术馆,中间美术馆,筑中美术馆,ARTMIA艺美公益基金会等等公共空间举办的展览,作品被国内外众多美术馆和机构以及个人收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