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时尚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北京夜店的前世今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9-05 09:08:08 | 文章来源: 千龙网
 

  当人们逐渐习惯于“天黑请睁眼”的生活,并乐在其中的时候,是否还会偶尔想想那些散落的记忆碎片,有关夜店的前世今生?

  90年代初期

  集体跳操的初级阶段

  1990年,夜店在深圳、广州出现,它的名字大多叫做“夜总会”。那时的夜店还没有锐舞聚会,DJ也无处可寻。大家只是有了一个喝酒、聚会、聊天的场所。而在北京,处于90年代初期的人们还对夜生活知之甚少,不多的夜店族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要么在布置得如同多功能厅的酒吧中用“点歌纸”点歌,然后听台上的歌手唱着最流行的港台歌曲;要么到少数大型迪斯科舞厅跳舞。在舞蹈花样并不多的年代,看上去更像是在做健身操。

  90年代中期

  被追捧的“卡拉永远OK”

  1996年 5月,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上海出现,这种高科技休闲方式很快被爱追潮流的年轻人接受。彻夜泡在网吧里聊天、玩游戏一度成了都市人消磨夜间生活的首选。而此时,Disco仍在大行其道。

  也是在那一年,一个刚高中毕业的北京男孩看到报纸上的新闻——北京第一家经批准的专业练歌房开业。于是,这个男孩召集六七个同学在那家练歌房“欢唱”了两小时。临走时,那从未被放下过的麦克风热乎乎的。练歌房算是当时最火爆的夜店之一。

  90年代后期

  簋街与三里屯的交相呼应

  越夜越火的东直门簋街是当年那些“夜猫子”们深夜饕餮的地方。流行菜品不断推陈出新,从麻辣小龙虾到馋嘴蛙,再到如今吸引大量回头客的烤鱼,24小时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一些老食客都这么形容当年簋街最兴盛时的情景:“人人皆啖小龙虾,夜夜欢歌到凌晨”。

  除此之外,从1999年开始,三里屯酒吧街开始火爆起来。在那个网络盛行的年代,更多的信息被传到网上,更多的人开始喜欢酒吧生活——每个周末到三里屯看演出,喝克罗娜成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三里屯也成了夜生活的代名词,虽然那时已经出现了黑吧。在海淀区,橡树、嚎叫、开心乐园、莱茵河声场,就像是“新东方”的一教、二教、三教和四教,只要有“课程”安排,必定满员。千禧年前后,很多豪华“教室”落脚于东城区和朝阳区。

  21世纪

  被“非典”改变的夜店格局

  从2002年开始,后海的酒吧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当时还有一句俗话:“农民才去三里屯,文化人都去后海。”也是在这一年,大型迪吧再度流行,MIX、VICS、BANANA都备受欢迎。Suzie Wong、Babyface、唐会、Cargo、美丽会等等日渐火爆。当然,在三里屯南街、五道口、南锣鼓巷也还有很多不错的夜店——有特点,适合不同的消费群体。

  2003年,“非典”突如其来。当时,北京市文化局关于关闭一切娱乐场所的规定让北京夜店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从前散落在北京城各地的夜店基本全部关门,除去属于酒吧性质的MIX和VICS。“非典”结束后,工体并没有衰落,大家发现特色夜店的有趣,和VICS一样的小规模迪吧成为取代迪厅的东西。工体娱乐圈的高潮是2004年开始的工体100号的租赁,本来偌大的楼只有一家保龄球馆,现在底层已经见缝插针地开了6家店,来自香港的投资公司开的“Babyface”和东北商人开的“唐会”是最著名的两家。此外,更多的夜店大量涌现,真正做到了散布于京城各处。与此同时,夜店经营者也从号称通吃黑白两道的“江湖人物”变为有着良好教育经历,甚至有着海外背景的“高知人群”。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酒吧视觉设计 夜店欲念生活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