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业/ 新媒体/ 业内动态 打 印 文 章



“世纪对话”第二届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


主办
清华大学,中国
ZKM |艺术与媒体中心,德国
V2_多变媒体学会,荷兰
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中国
2005年5月31日——2005年6月30日,北京,中国

协办
Ars Electronica 电子艺术中心,奥地利
NOVAMEDIA澳大利亚新媒体艺术社,澳大利亚
NTTICC互动传播中心,日本
BANFF班夫艺术中心,加拿大
MECAD 媒体艺术与设计中心,西班牙
纽约理工大学,美国

展览
    继2004 年5 月首届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的成功举行,古都北京将于2005 年再次隆重举办这一国际新媒体的年度盛会——“2005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本次活动由中国清华大学、德国艺术与媒体中心ZKM、荷兰V2_共同主办,并与奥地利电子艺术中心Ars Electronica、澳大利亚NOVAMEDIA新媒体艺术社、日本互动传播中心(NTTICC)、加拿大班夫艺术中心(Banff Center for the Arts),西班牙媒体艺术与设计中心(Media Center for Art and Design)以及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共同协办。论坛将邀请国际各大知名学府和艺术组织,在“世纪对话”的命题下,围绕“飞越之线”主题,就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巨大冲击和新兴机遇展开未来展望和艺术阐释,相信东西方世界的艺术新思想会在古老的北京碰撞激荡,进而共鸣升华,这将是2005年中国首都又一场激动人心的国际盛会!

主题展飞越之线 — 超越都市 IN THE LINE OF FLIGHT--Transcending Urbanscapes
    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城市化的进程。城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重大转型以及由此而来的人口、地貌、社会之根本重组及再次分配,思想文化和艺术创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了交流激荡和融合嬗变。移动通讯、影视广播、互联网、DV这些媒介建构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的同时,也极大影响了当代城市生活的社会、文化、经济、科学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基础。这种社会大变革既孕育着兴奋与希冀,也包含着焦虑与困惑,更有着热情与渴望。新兴的中国都市正日益被最新的通讯与传播工具所渗透,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成为全球高科技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在新媒体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尝试,他们运用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策略不断挖掘新媒体的特质与潜能,倾力投入并不断反省,评判并质疑新技术下的城市设计,对媒体技术主导下的当代社会形态提出异议。
    以“飞越之线”为题的第二届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旨在探索这一历史挑战下所产生的多种情怀和回应,展望世界媒体艺术最前线,研究媒体技术分化重组的内在潜力。
此次展览将邀请众多国际知名艺术组织和艺术家参加,在“飞越之线”的主题下,一系列作品将以独特的视角对当代社会提出尖锐和及时的课题,对激荡更新的社会文化及经济氛围做出多重注解,并对“创造性”以及时代体验予以重新评估。展览将囊括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艺术形式:遥在艺术(telematic art)、虚拟现实艺术、网络艺术、机器人艺术、交互影视、软件艺术、毫微艺术(nano art)、游戏艺术以及其它借助媒体技术的新艺术形式。
    此次展览重在展示时代背景下的新审美感知,见证都市兴起中的多元化可能性、差异的整合性、城市化的本土性,就当代全球都市生存状态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

学术展:同时举办的是由国际及国内知名学术及教学机构参加的学术展:
1) 艺术创造的视野/ 创意之呼声
2) 理论/ 批判
3) 研究/ 教育

预备参展单位
1) 德国艺术与媒体中心ZKM
2) 荷兰V2
3) 美国纽约理工大学
4) KHM(科隆媒体艺术学院),德国
5) IAMAS(高级媒体艺术与科学学院),日本
6) 奥地利电子艺术中心Ars Electronica
7) 澳大利亚NOVAMEDIA新媒体艺术社
8) 日本互动传播中心(NTTICC)
9) 加拿大班夫艺术中心(Banff Center for the Arts)
10) 西班牙媒体艺术与设计中心(Media Center for Art and Design)
11)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
1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
13)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
14) 同济大学,中国
15) 其他单位。

飞越之线——新媒体艺术实践及教育论坛

第一部分:新媒体艺术——文化全球化的炼金术

    新媒体艺术全球化的实验性探索,使之立足于艺术创作新视野之显著的位置。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摩尔定律,快速发展的技术革新不断重塑我们的世界,引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变革。由此也催生出一个问题: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里,究竟是什么建构了艺术?反观历史:技术的进步往往拓展了艺术本身的应用领域。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世界观最终形成了貌似真实的现实主义艺术,现代主义对图像的解构正是世纪之交飞速发展的机械式重复再生的结果。当今的信息社会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影射了主体与客体间的互用性,并且开始踏上探索微观微型生物圈与宏观空间战争的征程,它亦显示了对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最复杂的注释,标志着一个不安地摇摆于多重力量之间的新纪元的到来。这已远非是简单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决定论的问题,新的社会形式要求随机和即兴的反馈,快速成型和实时取样。一个不仅创造物体而且构建(重建)主体的新形式的炼金术正呼之欲出。这是一种在本土和全球进行的试验性探索,既有个人的努力也有群体的奋斗。处在技术与创新之交叉点的新媒体艺术,将不可避免地成为21世纪的炼金术士。不管是在发达国家内部爆聚式的演变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向外激增式的爆发变化,全球范围内的城市环境正是这些技术进步的缩影。城市文化在动态与间或有所创伤的变化中,也为艺术的介入和创意视界的开阔提供了试验的温床和变革的动力;正是在这种独特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家和理论家们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和试验。
    在“飞越之线”主题下举办的“新媒体艺术——全球文化的炼金术”会议是由艺术家、策展人和理论家们开展的论坛,大家将就新媒体艺术的多样性以及在当前复杂环境下迥异的表现形式进行探讨。

    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将就此进行讨论和发言。

第二部分: 解读新媒体艺术教育

    随着数字媒体在广阔的学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的媒体艺术教育亦开始在跨学科之间进行拓展。
    教育方法和模式的创新,促使电子媒体实践和理论在主流学科如艺术、设计和建筑下变化发展出新的学科和教学体系。这些教学计划,认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
    媒体艺术教育的新模式尚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由此也衍生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极大丰富性。我们将如何从早期的尝试中获取经验,并从诸学科交叉的特性角度逐渐深入开发出更成熟的发展模式?在新的美学实践和指导性的学术方法理论中,诸学科交叉的特性又要体现到何种程度?而对这些传统的媒体和设计系又要如何界定?在这个数百年来以专门科目占主导地位的机制内部(或外部),建立跨学科的教学计划需要有什么正式和非正式的结构?我们又该如何发展能够应对复杂的社会、文化、技术条件下的新媒体艺术教育模式?当商业与学术发展资金之间越来越盘根错节的时候,如何维系艺术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自主性?
    “解读新媒体艺术教育”是以“飞越之线”为主题的会议的第二部分,为学术领域里的艺术教育与实践以及学院与学生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创造一个对话的机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演讲人将以此主题并以中国为背景展示不同的模式,营造一个富有成效的交流环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5-7 13:04:09 | 文章来源: 设计在线

打 印 文 章  收 藏  顶 端
加入我们的邮件列表

   
您的留言
您的称呼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