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计

上海艺术设计展首次亮相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7-15 08:58:09 | 文章来源: 视觉中国

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DESIGN SHANGHAI 2013)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广局和上海市教委共同主办,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承办,于2013年11月30日至2014年3月30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为期4个月。

本项展览自2000年创办,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本项展览旨在推动上海创意设计发展,培育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设计师,打造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文化品牌项目,已成为上海文化艺术领域具有极大专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2011年第六届展览由上海市文联主办,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承办,展示和推出了一批优秀设计师和创意设计理念,也为打造国际级专业奖项——“上海设计奖”打下基础。

为进一步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3年起,本项展览更名为“上海艺术设计展DESIGN SHANGHAI 2013”,将面向国内外设计师,致力于打造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引领性的当代艺术设计展览。

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也是继“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和深圳“中国设计大展”之后中国设计领域的又一重大设计展事。

继201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迁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之后,2013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也将首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成为本展有史以来展期最长、面积最大的一届,是注重实验性、体验性的艺术设计展览。计划中的展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前身是南市发电厂,由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改造而成,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件重要的城市工业遗存的再生设计作品,其展厅面积达15000㎡,内部空间的分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适合建构交互叙事线索并组织作品。

上海艺术设计展主要从设计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上开展探索,从而推出创新理念,提升生活品质,以人为本,推动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

上海艺术设计展首次亮相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美学城市”主题,建构理想城市

本届展览以“美学城市Aesthetics City”为主题,旨在提倡“设计引领创意生活,美学建构理想城市”的美好愿景。“美学”是城市和设计之间最具特色的思想纽带,“美学城市”以批评和探索的角度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经历的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等问题,通过“设计”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乡共荣的城市化模式。展览将从设计与思想、行为与城市性格;城市规划、建筑风貌(旧城改造;历史建筑的再生性保护);社区、街道生活、公共景观;居住、生活用具、娱乐、时尚;交互、数字化生存,交通、网络城市;进城与出城(城与乡、城中村);公共生活与公共艺术;“城市艺术家”和创意产业园等多方面具有创新和启迪意义的案例展示,呈现给市民和观众一种新的设计和生活理念,从而推动上海以至全国的艺术设计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四个月的展期期间,除了专题展、邀请展和外围展三大板块之外,还将打造一个面向业内人士、行政部门、普通市民的大课堂,展示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和艺术设计的大秀场,国际间、各专业间、普通市民交流的大平台。每周组织设计分享会,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师开设讲座论坛,每月组织国内外校际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院校参与组织活动,上海各创意园区和相关区县也将同时参与展览和活动,形成“上海设计地图”,届时,整个上海将充满浓郁的设计氛围。

关于策展团队

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在策展团队上主打“世界牌”、“中华牌”,大力采用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外优秀策展机构和策展专家。同时,将采用与世界设计展相接轨的策展方式,即主策展人及分策展人模式,来自国内外的策展人团队将用世界眼光网罗国内外优秀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开展工作。展览立足国际,依托上海“国际大都市”与“设计之都”的平台,在国际当代艺术设计领域提出自己的思考、想法和学术标准,为上海打造又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展览框架丰满完整,活动多样。本次展览邀请中国美院教授杭间和上海美协副主席朱国荣共同担纲总策展人,邀请上海著名当代艺术家丁乙担任邀请展策展人,同时邀请国际、国内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担任分策展人,形成策展人团队,这是本届上海艺术设计展的智库。

展览框架方案浮出水面,亮点颇多

到目前为止,本届设计展主题展六大板块和邀请展四大板块的总体策展方案基本已定,世界各地著名设计机构、设计大师和青年设计精英踊跃加入,以使本届设计展拥有诸多亮点,预计其正式亮相后,将吸引上海内外业界人士和广大观众,并为推动上海美学城市建设和提升上海市民美学素养做出积极贡献。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