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将于明天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周是前七届“创意产业活动周”的延续。本届活动周更名背后蕴含着将“设计”从产业层面扩大到全市层面,借“设计之都”提高全民对“设计”的认知,打造以“设计”为核心的上海新名片。
近年来,上海已经确立设计之都推进机制,如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办以及创意设计联席会议,市经济信息委联合12个部门共同出台了促进上海创意设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截至目前,本市48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设计类院系,形成了89个创意产业集聚区,30个设计创新示范企业,大批企业借助设计突破发展瓶颈,内外资独立设计机构不断涌现,上海已初步完成设计生态链的建设。
未来,“大设计”概念如何引领上海“设计之都”未来之路呢?
细节设计关乎成败
设计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市场战略,一种商业模式。被称为全球工业设计之父的青蛙公司创始人哈特穆特·艾斯林格曾表示:“一个公司必须首先认识到,在塑造创新驱动型商业战略的过程中,设计具有生死攸关的作用。”曾与青蛙合作的索尼、斯沃琪、苹果等企业无不验证了他的观点。作为上海“老字号”企业,“三枪”近年率先在市场推出的男士商务内衣就是最好例证,面对内衣时尚化趋势,“三枪”在商务男士内衣设计上,将U领拉低,深到衬衫的第二粒纽扣之下,让内衣袖子只有九分长,诸如此类几个小的细节设计,便让老套过时的“老头衫”变为抢手的商务内衣。
“三枪”常务副总经理曹春祥说,“三枪”领跑离不开创新设计,不光是产品本身,还包括包装和店面。“三枪”门店过去并无设计可谈,内衣摆放没有规定,给人感觉就像烟纸店。从2010年起,“三枪”开始新一轮门店设计,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价格也在门店改装后进行了相应调整。曹春祥说,如果再细品“三枪”的诸多“小设计”,其实现的是三枪品牌的“大设计”:完成“三枪”品牌的整体转型。
与“三枪”一样,上海家化在过去10年间,凭借设计的力量,从每年只有几千万元的现金流到如今手握现金7亿元。佰草集是家化在1996年创造的全新汉方化妆品牌,起初上海家化对“国际化”的理解是把包装和品牌改成英文,结果在推向我国香港时即被市场抛弃。2005年,家化希望借“汉方”概念进入巴黎,在与丝芙兰商谈时家化已持有其19%的股份,可最后因为设计问题被拒之门外,原因是佰草集的设计缺乏品质感、产品包装在设计印刷上存在瑕疵。经历两次阵痛后,“大设计”战略被家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邀请不同环节优秀的世界级设计公司参与,除表现在产品包装、瓶型等视觉设计以及终端销售设计外,还包括更为软性的广告视觉设计、主打产品与系列产品体系设计、陈列方式设计等,全方位设计之后,佰草集成功打入欧洲市场。
传统借助设计升级
总体而言,传统企业对设计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停留在外观层面,没有树立“大设计”概念。类似于“三枪”、家化等借助设计迎来发展第二春的企业还是凤毛麟角。基于此,在去年创意产业活动周上,上海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推出了“上海设计新模式展”,对近年传统制造业与设计对接的“大设计”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形成可行的“模式”。同时,也通过讨论的方式阐释了世界500强企业愿意选择设计外包,而非建立独立设计团队的路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制造业企业”,该平台副主任何炯说,技术人员懂技术不懂设计,设计人员懂设计不懂技术,两者完美结合难度非常大,而专业的设计公司能解决这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是材料、技术、工艺、造型、功能和外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设计服务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大设计”,从产品的理念到产品本身设计,再到最终产品市场推广设计全部囊括。
而出口型制造企业,更希望借助设计实现转型,全产业链的设计服务更被看重。溯洄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工具”设计机构,上海西美工具公司是专业工具出口企业。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企业减少研发投入,西美的订单也逐步减少,为此西美考虑抓产业链的最前端:既然国际企业不愿在设计研发上投入,那么企业自己投入,提供给客户更有针对性的产品。西美找到溯洄进行工具产品设计,要求溯洄提供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和工程设计三大方面的服务。溯洄设计的RA卷尺,不仅外观时尚,还独创了反自动收缩尺带这一独特操作功能,一经推出便赢得好评,西美的销售年增长32%,单款RA卷尺售出137万只,销售额从3000万美元增长到 8000万美元。
类似这种合作现在越来越多,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传统制造业对设计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相关数据显示,传统电器生产企业若加工生产一个产品,其毛利率只有5%左右,但加工生产自主设计的产品,毛利率便能达到20%左右,尝到甜头的制造业企业更愿意探寻与专业设计企业合作,这样不仅能解决产品外观设计问题,同时也能获得综合研发层面、材料运用层面、工程设计,加工技术层面等的整体解决方案。
“大设计”提升上海影响力
其实,不仅仅是产业转型,对于整个城市的转型和升级,同样需要有“大设计”理念的引导。庆幸的是,上海已经迈出坚实的一步,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便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探索。
当世博总规划师吴志强在设计2010上海世博园区时,在他的大脑中勾勒出的不是世博园区的场景,而是2020的上海将会是怎样一幅景象,他在思考如何借助 2010世博会,完成2020上海世界级城市的塑造。于是,他先“设计”了2020的上海。例如,上海未来需要世界级的艺术殿堂,为此他提出打造“中国馆”,如今“中国馆”已华丽转身为“中华艺术宫”。
吴志强不仅成功设计规划了世博园,也愿景了上海未来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实现了后世博再利用的规划,这就是上海的设计力量,也能称之为基于城市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的“大设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办公室秘书长林艺说,上海设计之都的建设能为“大设计”不断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个环境建设的目的是使上海形成设计人才和设计大师的高地,上海要聚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设计之都年度评选的目的也是在展示上海设计力量的同时,打造一个体现设计价值的循环体。人才是创意设计之本,由此,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优秀设计便具有了品牌效应,在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2012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的召开只是一个序曲,通往“大设计”之路还需要来自政府、院校、企业甚至普通市民多方面对“设计价值”更进一步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来补缺,让设计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