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计

深圳设计“出国攻略”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27 16:55:32 | 文章来源: 中国服装网

建筑

  大师玩地标 人才往北漂

  攻略:5亿元扶持 多少给中小设计企业

  李文海早年曾供职于都市实践建筑务所。上世纪90年代末出国的李文海与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的刘晓都对中国建筑设计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他看来,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有更多的社会关怀,他更愿意反观自己是否脱离了现实,而不是责怪外在没有提供好的环境,他觉得有些问题可能是自己臆想出来的。现在李文海在大连市规划院的一个建筑事务所工作,在大连和深圳两地奔波。相比之下,他觉得大连的建筑商业没有深圳成熟,但与现实更加挂钩,更有互动性,深圳建筑则更加风格化。

  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刘晓都频繁往返于深圳和荷兰各地参与各种建筑界的论坛、讲座和交流合作,荷兰被誉为世界建筑师的先锋实验场。刘晓都的切身体会是,深圳已经是是全国建筑设计重镇,聚集了相当实力的人才。但这些人才的汇聚不是城市自身生成的力量。深圳有一种宽容、开放和鼓励创新的生态,特别是像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这样的机构一直在鼓励和支持城市建设和创新,这在全国走在前列。他们有意识,有作为,包括深港建筑双城双年展是全国最早启动的,也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说明深圳对建筑行业向国际高标准靠近的期望和努力,也表现在对“设计之都”称号的经营上。现在深圳的建筑行业不只服务于深圳,而是全国市场。深圳的建筑行业是创新和设计进步的主要力量,这一势头应继续。

  “当然,现在深圳整体的设计生态有潜在的问题,如整体吸引人才的优势在逐步丧失,”刘晓都指出,随着整个城市生活成本的提高,人工成本水涨船高,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也不断攀升,导致利润大打折扣。一个行业的造血机能出现了问题,捉襟见肘。

  刘晓都表示,现在整个设计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不成熟,与国际相比,在经验和积累方面都呈下滑趋势。“一个城市真正的吸引力在于对人才的吸引。”他说,如美国吸纳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让生产、创新和知识精英汇集,纽约就集聚了全世界包括设计、文化、艺术各方面的精英,那里的环境已经很成熟。相比之下,深圳只有吸引的模式,造血机能不足。这里只有一所大学有建筑学院,一年只输出几十个毕业生,对全市几百家建筑企业的需求无疑是杯水车薪,从长久看这是大问题。而与北京、上海相比,深圳的整体文化丰富程度、国际视野有所不及,从而导致人才的落差。

  他担忧深圳在丧失完所谓优势后,正从新兴城市慢慢变成一个早期既得利益者的城市,后来的人没多大发展空间,处于一种被剥削状态。于是一些人选择去北京等大城市,因为那里新的机会更多。

  “近几年大部分广东艺术家都开始北移,这是一个信号,设计师可能会跟着北移,若政府不注意,人才流失可能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刘晓都提醒说,政府要做的已不仅是提供保障房让人才住下来,而要加强对未来年轻事务所的培育。他分析,深圳原是中小企业最活跃的地方,但正发生改变,新的建筑事务所越来越少,生存越来越困难,与北京、上海相比显得乏力。这种大企业多、小企业少的情况降低了行业的灵活度和生机。政府在保护和激励中小企业上有政策,但资金难落实。即使政府每年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给5亿元支持,但多分流给文化活动,较少落实到设计企业头上,所以扶持还需落到实处。一些建筑事务所不仅做深圳还做全国项目,政府扶持本地事务所时就应有所区别,如全盘开放,很容易让远不如大型集团实力雄厚的本地中小设计企业垮掉。

  “‘设计之都’的称号,不在于普利兹克奖得主在深圳建了两所标新立异的建筑,而是当地设计力量取得的成就,是关乎人而不是物的。我们以为盖一堆房子就有了设计氛围,这是误导,需要反思。从另一层面讲,深圳没有引领潮流的东西,比如住宅。建筑师越来越被市场引导,想方设法偷面积,这是非设计、非创新的东西。”刘晓都说。

  “行业管理规范也比较混乱”,刘晓都认为,有关部门应在建筑法规上进行突破,给国内树立榜样,突破因循守旧,不适合现代化发展的旧规范。如全国硬性规定的日照规范,是对城市巨大土地资源的浪费,深圳是亚热带城市,总体上不需要这么多日照保障。这一法规曾被“突破”过,但后来又退回最初。深圳形成不了欧美温情小镇,不是深圳建筑师设计水平的问题,是规范形态导致的。深圳的机会在于成为真正的“特区”。

  室内

  设计市场大 资格成门槛

  攻略:广泛开眼看世界 借力艺术与香港

  “深圳室内设计的市场已经走在前列,但相关政策相对滞后”,深圳秀城设计总经理陈颖说。他认为,室内设计企业的资质是由广东省建设委员会进行确认,他身边的一些同行在申请资质时会遇到重重关卡,不可避免地带来“权利寻租”。而且管理层面经常有一种惯性思维,在建筑方面总跳不开管理农民工企业的思维模式。还有一些单位如消防部门为免责,要求设计企业提供资质,把责任都转移到企业身上。

  他透露,室内设计招标中存在一些装饰公司挂靠大单位去竞投,因为一些大项目,小团队参与的门槛较高。不过好的转变是,现在有些小团队已经以独立的身份出现在大的招标项目中,而甲方也逐渐由重视“体量”转变为重视创意和公司本身的实力。

  看到深圳的室内设计公司在慢慢成长,陈颖建议深圳的设计企业走出去,纳入到现有的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如通过权威出版机构,将案例、作品集结成书,向国际市场发行,从而引起关注。他还说,深圳可以向香港贸发局学习,它每年会拨上亿资金为中小企业拓展内地和欧美市场。除了深圳,现在秀城设计在香港也开有分公司,陈颖说,他想通过香港打进国际市场。客户以前只选择中国香港和国外的设计公司,现在开始更多地选择深圳的公司了,还有一些香港设计公司迁到深圳来拓展市场。

  “我不喜欢将中外情况进行横向的对比,因为不客观,各自所处的历史阶段不一样。”水平线空间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琚宾说。他说,现在的情况是100个中国设计师里有一个是优秀的,那国外100个外设计师里就有80个是优秀的。其实,好设计师之间没有差距,但按整体打平均分,差距就很大了。而且现在中国室内设计的量和质都在发生改变。

  他建议,中国设计师应该多出去看看,有三条线可供选择,一是现代建筑设计,二是文艺复兴,三是中国古代明清路线。“我们不仅要到发达地区欧美日韩等国家去看去体验,还要走国内路线,看一些经典建筑吸取文化底蕴。”他说。

  琚宾还为设计师总结了“六看”:一是要向上看,要对艺术、哲学、宗教方面有研修和灵性,否则没有高度。二是要向下看,要关注产业链和生产能力,这是设计的支撑,否则无法落地。三是要向前看,要有时尚的前瞻性。四是要向后看,要能沉淀传统和历史。五是要向外看,要关注国际趋势。六是要向内看,要关注当下,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现状。

  “深圳设计可谓‘无头无尾,只有肚子’”,琚宾说。他解释说,无头是指缺乏思想深度、文化积累,无尾是指水平太差的无以生存,肚子是指还有大市场。他认为,目前深圳在国内的优势还很明显,无论从设计的产值、设计师的数量以及公司提供的服务上看都有地区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在逐渐变小,这需要设计师加把劲,特别是在思想和国际观念上。政府应该多付出一些力量,多建一些新的事务所,特别是应该打造一个高水准的国际设计奖项。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