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计

李啸海:世博志愿者标志的中国印迹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12 14:27:29 | 文章来源: Arting365.com

李啸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1987级毕业生,Hi,Design Workshop创立人,世博志愿者标志设计者。

标志修改前后的效果

世博志愿者标志—中国心

记者:您认为世博志愿者“中国心”的标志,能够得到认可的原因是什么?

李啸海:世博志愿者标志从总体上来讲带有明显的中国印迹,这是它所具备的一个最主要的信息点。任何一个世博东道主国家,都会在标识系统或其他展示载体里面体现自己民族独有的东西。我将创意定到汉字上,并没有用传统图案,是因为汉字是大家最常用却经常被忽视的元素,非常有代表性,古代的纹饰离我们生活很远,但汉字我们一直在用,这是一个很亲和的民族符号,可识别性也好,更是一种东方意蕴的表现。汉字的表现形式很多,最终我选择了“心”字和彩带相融合的概念来表现世博大“party”的欢快气氛,也更符合志愿者的内涵,而且世博会的主标也是一个汉字,这是一脉相承的。最终完成的志愿者标志 “中国心”细节的表现很流畅,很现代,感觉明快。

记者:标志的色彩选用了从绿到红的渐变色,这种表现手法有没有特别的讲究。

李啸海:色彩的使用我也做了很多试验,之所以这样应用,首先是基于本项目的性质,想通过色彩表达欢愉和活力,同时,渐变色也能很好的表达舞动丝带的感觉。至于渐变色的顺序,是因为绿和蓝、蓝和红是有衔接性的,如果反过来红直接和绿衔接会很“抢”,完全是个强对比,这实际上是顺应了色谱里面的一个规律。我也尝试过不同的搭配,不同变化,不同平涂色,最后感觉在视觉上还是这种渐变色可能更适合它流动的效果,立体感更强一些。最后定下来的方案,主体色蓝色象征上海这种海洋文化的开放、热情。标志中的过渡色和多色的应用与现代印刷技术以及载体的变化有关,当渐变色应用完全没有技术障碍的情况下,标志色彩有更多的发挥,可以避免审美的疲劳。选用何种色彩形式,最终应是项目的性质和传达的目的决定的,找到最适合它的,就好。

记者:最终采用的方案与你最初提交的方案相比,基本形的变化大吗?

李啸海:当时提交的草案与最后定下来的方案相比,整体结构没有变化,细节上变化比较大。在调整的时候应观众的要求突出了“心”字中隐含的“和平鸽”的意象,这样更适合不认识汉字的国际观众的解读。调整基本上是为了使细节更饱满,颜色更准确、细致,视觉上更舒服。

记者:您最初想用心形的表现方式,后来又尝试了英文,到最后又回归到汉字,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设计方案时持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李啸海:在做的时候并没有给自己下任务,只是对这个项目有感觉才来参加,如果没有感觉或是自己做的不满意就不参加,心境很放松,这样的状态可能出来的作品没有那么多的局限。

记者:你认为一个好的标志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李啸海:好记,好看,好用。是好标志应有的基本点,我称它“三好”要素。标识,作为信息传达的符号,首先要让人产生记忆,一个特别的概念或一种新的形态,都容易让人产生记忆;好看,是美学原则,比如,有些标识概念不错,但是它没有相应的适合的手段来表现,它做出来并不好看,同样这个概念,换一种表达方式可能就很好,专业修养往往在细节上更能体现;第三个就是好用,一个标志有可能单独看的时候都很好,一旦应用起来却出现很多问题,这是因为在设计的时候太把它当成一个完整的独立体了,其实标志很少单独使用,大部分都是与它相关的信息在一起使用的。像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在实际运用中,特别是在会场的环境中,我留意过,标志出现的很少,倒是那几个汉简味道的英文字体在撑场子,到处都有,具体因由我不清楚,我想可能和标志的延展性不强有关,应用起来不如字体在视觉上更舒服,更灵活吧。在做世博志愿者标志的时候我也考虑了在应用中的一些效果,有时候也模拟一些场景,看它的感觉对不对,这个在初期的时候都是要考虑的。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