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交谈中我们还谈到了审美,因为设计师的工作离不开审美,没有人会说:“来给我设计一辆世界上最丑陋的汽车……”
那么我们想一想社会上每个人的审美都是怎样形成的吗?当然不是在课堂上学习来的,因为你想想你在你接受教育的生涯里上过审美课吗?即使你是美术学院毕业的专业人事,你上过审美课吗?我想肯定没有,别立刻就抱怨我们的教育体系,我跟你说国外大多数学校里也没有审美课,我们古代文明中那么璀璨的审美硕果也不是私塾里传授的。而是传成于一间一间的作坊,一代一代的手工艺人。
所有美学教育家都承认,人们的审美来自耳闻目染,来自家庭熏陶,来自社会影响。想想为什么我们今天社会的审美偏差那么大吧?为什么我们今人甚至读不懂祖先的审美遗产。很简单那是因为100年的战争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把我们祖先的审美体系都打乱了,否定了,抛弃了……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整个社会人人都穿类似军装一样丑陋的衣服,我们人人家里以穷途四壁为荣没有任何装饰品,我们的城市一片灰暗……我们的民族整整有两代人成长在这样的丑陋的环境里,他们的基因里哪里还有什么审美呢?
那么我们民族的审美秩序将靠谁来重建呢?是政府吗?是领袖吗?是学校吗?是银行吗?我觉得都不是,想想倒述千百年我们古代中国的审美是谁塑造的呢?无疑是那些默默无闻,没有留下任何名姓的古代工匠们,他们有一个统一的“职称”——鲁班,鲁班就是设计师。
我们的审美就建立在从小长大的历程里,在于你的妈妈对于家庭的布置、家门前的花园或场院、街道的气息,还有车站、汽车、餐厅、食物、座椅、餐具、你我的衣服……对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彼此的音容笑貌。这些都是设计师的工作,无疑设计师(鲁班)在重塑着我们民族的审美。这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不是通过一些伟大的设计完成的,也不是短短几年能够完成的,但是这一切毕竟正在进行着。你看我们今天的城市不是比十年前漂亮多了吗?你看80后90后不是越来越美丽了吗?
设计师对于社会的贡献不是一个作品几个人能够体现的,是一群人通过他们点点滴滴的工作,经过漫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的。就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所述,每个人在“卑鄙”地追逐着私利的同时,无意识地贡献着社会。
所以我说:设计师别无知地傲慢也别卑微地看小自己,我们的工作很有趣,只需要换个角度看她。快乐地追逐自己的小小成绩吧!也别想着把自己的设计公司做的多大垄断市场,那些都是无知的徒劳和贪婪的欲望,它不是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