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设计·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为普通人塑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6-04 09:42:36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作者:谭云


四川雕塑界的构想是把纪念墙的照片升级为浮雕,这样更具感染力和长久性。每个真人尺度浮雕头像面积只有一本书大。已完成的遇难者浮雕肖像成品为黄铜铸造,镜面不锈钢底板腐刻生卒姓名,每块尺寸为200毫米×300毫米。此图为部分已完成作品。

  四川汶川地震死难近8万人,直接影响数万个家庭,像唐山大地震一样,将影响生者的情感十数年。没有规范有序的悼念场所,对灾区民心会产生不良影响。震灾百日北川数万人祭奠亲人的场景,已经表明集中建立艺术化的现代悼念设施的重要意义。不论是不是英雄,尊重每一个生命,是这次中国抗震救灾最具文明价值的所在。以人为本,就是以每一个人为本,不管是英雄还是平民。

  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区满怀深情地强调“只要有一分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拯救地震遇险、遇难者,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发出了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庄严声明。这次地震中,中国五千年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国家名义为普通公民降半旗,显现党和政府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彰显的是现代中国的人文精神。

  无论处于何种职业与社会阶层,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意义都是平等和至高无上的,这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观和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进步。21世纪的中国社会大步前进,已有能力做到对灾难中每一个生命同等的尊重,像美国越战纪念墙那样公开庄严地纪念每一个逝者。特别是对于在地震中那些面目全非的遇难者,重塑他们真实的尊容,是对死的尊重,对生的抚慰。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使山河变色,国人震惊。面对灾难,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渡难关,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各界人士同心协力,为灾后重建贡献力量。四川雕塑界由此发起建立“四川5·12大地震雕塑纪念园”,会议最后议定为8万多名(民政部公布的死亡人数加失踪人数)遇难者塑造浮雕铜像的创意构想。

  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23名成员构成的专家机构和雕塑行业机构“四川省雕塑协会”,共同来组织完成此项任务。全国不少雕塑界人士和一些爱好者不断与我们联系,热切表示希望加入此项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本届四川省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确定了在3至5年时间内,以完成“5·12”汶川大地震雕塑纪念园的创作为本届艺委会的主要工作。

  采用浮雕的艺术手法再现8万多个地震死者真人尺度头像的尊容,自然包含了众多的普通人和为救人而遇难的英雄,这是为每位地震遇难者重塑尊容行动的核心理念,其成果将成为纪念逝者、抚慰生者的精神家园,成为“5·12”汶川大地震雕塑纪念园的主体纪念设施。

  作为表现抗震救灾的主体内容,我们深怀感动的心情,对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众多英雄、感人的事件、永恒的瞬间,将依据地震中的真实影像资料,做成较大尺度的圆雕、组雕,对感人事迹、英雄人物、突出事件进行更集中、更强烈的艺术表现。

  据测算,灾后重建总体将耗资近万亿元,其中包括物质家园重建和精神家园重建。物质家园重建作为当务之急正在全面有序地展开,文化、心理方面的精神家园重建必将紧随其后同步跟进。从中央到灾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重建都给予了同等的重视,这也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相较于物质重建,对于精神家园的重建,无论在意识上还是实际投入上,远未到花钱过多的程度。随着灾区重建工作进度逐步深入,文化的充实、精神的关怀、心灵的抚慰,其价值与意义绝不亚于物质重建,因此,这部分工作无疑会快速跟进。

  资金的解决,是这个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不依靠国家财政投入,也不挤占已经筹集到的各种善款。资金筹措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雕塑家们出资。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20多位艺术委员已经率先自掏腰包筹集近8万元,作为这几个月的工作经费。对于8万多个真人尺度浮雕头像,我们要求参与艺术家自行解决前期塑造和模型翻制的资金。不计艺术价值,仅以材料与人工每件300元计算,艺术家们直接间接投入就超过2500万元。上千位作者每人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自行解决、自愿参加。第二,后期金属加工与配套安装所需资金现在无法准确测算,如果其按理想的效果实现,资金量肯定超过前期塑造的投入。我们在小范围内宣传后,凡是了解我们的想法和实施计划的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都表示大力支持。已有多位爱心人士和企业明确表态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完成这项壮举。第三,已有死难者家属和所在单位主动与我们联系,表示愿出钱为遇难亲人和员工塑像,支持该项目的进行。其实,因艺术家无偿塑造,每个真人尺度浮雕头像的造价仅相当于好一点的骨灰盒,而且能够进入国家纪念地,死难者家属和所在单位完全可以承受。

  每个真人尺度浮雕头像面积只有一本书大。 雕塑将因地制宜,根据整体规划,以恰当的方式来进行,可以是一个纪念碑、纪念墙,也可以是一个纪念的场所。根据选定地方的地势,可以是带状,也可依山而建,并不需要太大的空间。

  选点首先要与国家地震遗址保护和纪念地规划相适应,同时要方便人员到达,最后是便于纪念、凭吊。当然,这些都需要征求社会的意见,可能是一个流动的空间,并可对人流量测定。今年内将完成定点,开始艺术设计,力争项目在3至5年时间完成。

  遇难者图文信息以公开、可靠的渠道为准,以政府相关部门法定公布的数字确定死难者人数,遇难者形象资料主要依靠户籍管理身份证照片,同时依靠遇难者家属提供。

  要做到每位死难者尊容都用浮雕立体再现,尽最大努力去寻找遇难者图像,这是我们的愿望。但是肯定会有死难者没留下任何照片的情况,我们将以其姓名、出生日期、生死地点做文字表达来弥补。总之每位亡灵都要有所体现。从艺术角度来看,有时候“留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灾后恢复重建,各行业都有自己最该做的事情,艺术家只能从自身专业特点来考虑,主动参与灾后精神家园重建。做自己能够做好、应该做而别人没法做的事,这才是积极有效的态度。

  这样一个概念全新、规模空前、投资巨大、影响数万个遇难者家庭、牵动数千万震区人心理的公共艺术项目,有许多疑惑与问题必须回应与解决,这正是当代公共艺术正常和必要的程序。

下一页华绣艺术在京展出
上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华绣艺术在京展出
· 索维娅国际艺术村落户大兴
· 袁熙坤为保加利亚革命诗人塑像
· “时尚中黑简体”新闻发布会
· 中外盲人摄影作品展现身三里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