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禧作品《鲁迅与许广平》
文/本报记者 张演饮图/本报记者
阙道华
唐大禧平时说话柔声细气,目光温和,给人感觉只是一介文弱书生;但和你谈艺,便容易变得激昂。他语速加快,目光如电,直陈己见。唐大禧的从艺生涯超过半个世纪,每个时期都有精品力作诞生,澎湃激情不因岁月老去而有丝毫减弱。“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是东晋王献之的感慨,这种艺术家对自然、对生命发自内心的激情,唐大禧也有。
《叶欣》体现主流价值观
顺应社会需要因而出名
羊城晚报:您的大型展览刚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我们发现,您很多作品都是“红色经典”,如《欧阳海》、《群山欢笑》……
唐大禧:73岁了,这次展览是我雕塑生涯的总结。我的展览,定名《激情与经典》,定位对我来说是恰当的,有激情的创作才成为时代经典。展品中展出另一部分,是我平时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感受。很多人都说我的东西很美,不少人在那流连忘返。
羊城晚报:人们说你的作品很美,“美”到底是什么?
唐大禧:美不是抽象的,我认为对生命的发展有利的东西,就是美,包括青春、健康、真与善。违反这些的,就不美。简单地说,假伪劣都不美。
羊城晚报:你的重要作品里,有大家熟悉的《叶欣》,它算哪一类,红色经典还是唯美?
唐大禧:我就注意到你将“红色经典”和《激情与经典》作了概念上的转换,我明白你的用意。《叶欣》既是唯美又是“红色”经典,这两方面都有,本身不存在矛盾和对抗———有这样刻意机械区分的必要吗?《叶欣》很美,很多人看了这个形象都觉得很美。我做这个雕塑,除了发现她的美,还有就是对她的行为的崇敬。当初没有估计到《叶欣》出来后反响这么大。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主流都存在,当然高兴。有人说你又出名了。我说是的,我顺应了社会需要。
《欧阳海》与高大全无关
“拍马屁”之说缺乏宽容
羊城晚报:创作《欧阳海》和创作《叶欣》,两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唐大禧:做《欧阳海》的激情和《叶欣》的激情是一样。艺术出于真情,是假不了的。
羊城晚报:我们知道,创作《欧阳海》是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虽然“高大全”的创作模式还没有明确,但也是有相应要求的,就是一种树立典型、突出政治意图,当时创作《欧阳海》有没有类似“高大全”的想法?
唐大禧:其实我受“高大全”的影响很小,几个样板戏我没看全,我觉得样板戏的人物造型都是圆头圆脑,加上娘娘腔,比例失调,超不过六个半头,剧照充当宣传画招贴,感觉很不舒服,没有半点符合美术家、雕塑家的胃口。我的《欧阳海》是1963年就深入创作,与“高大全”理论风马牛沾不上边。现在有一种人很想将过去的东西加以否定。说什么英雄的行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理论上有人说他是共产主义的英雄,我没研究。但有一点,他有敢于担当的精神,这一点,你得承认。逃避责任行不行?你说为范跑跑写篇“人本性”的作品也未尝不可,但没必要与欧阳海扯在一起。
我觉得,我这辈子并不虚假。我在各种条件下,尽量按照艺术家的良心去表现值得表现的东西,找到结合点。
羊城晚报:现在回看这件作品,当然可以有很多解读角度。但当时“高大全”成为创作指导思想,给人感觉完全是艺术从属于政治……
唐大禧:你可以代表一种观点,我可理解也予以接受。坦率地说一句,艺术不可能不从属于政治。关于我创作的细节,见诸多篇报道,我坚持领导不能瞎指挥文艺创作,艺术家应坚守独立见解和艺术真实,恰好和你的“高大全”绳套无缘。我反对的恰是完全没有自己的良知而成为政策图解式的作品。现在有人追究当时是否在拍政治马屁,这是缺乏历史观点和宽容度!其实这又是另一种政治心态。
艺术作品应反映时代
质疑过去有狭隘之嫌
羊城晚报:当时创作《欧阳海》时情况是怎么样的?
唐大禧:欧阳海事件是一个意外,请注意:不是他在冒险。灰黑的雨天,欧阳海的炮兵班,行进在铁路线上;山边有个拐弯处,突然间气笛一鸣,吓倒了马,扎在铁路上,又有炮,会不会爆炸,火车会不会出轨?班长欧阳海怎么办?紧急关头,唯有冲上去……现在有人说英雄是突然冒出来的还是必然产生的?英雄是不是真有共产主义思想?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欧阳海是不想这件事情发生的,但他付出了,他牺牲了。
羊城晚报:据说当时欧阳海推的是马屁股,但你创作的时候是欧阳海推马脖子,为什么会这样处理?
唐大禧:是的,有人反对说不真实。但这个问题重要吗?推马脖子,从艺术、从构图上看好看一点,为什么不行?艺术是可以构图的,表达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在构图上,马起到衬托作用。当时连队首长不同意,我不理,因为作品是我的,我有创作主导权。我回广州完成作品,根本就没有人谈到当时的“真实”和怎样推。我的作品成功了,美学专家王朝闻说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团火”。1964年,我28岁,当时号召大家去反映时代的脉搏和声音,提倡文艺为人民服务,我信服这一点。我这样做了。艺术作品应该有使命感,应该反映时代,这是当时我最深的印象。现在是多元化的时候,偏偏有人质疑这样的创作,但也不奇怪,自由的表现。
羊城晚报:欧阳海的事迹当年进入了小学教材,但是后来却删除了。是否不提倡学习欧阳海了?
唐大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物和精神风貌,欧阳海选入小学教材非常正常,教材年年变更,后来不用也正常。我注意到你用“删除”的字眼,看来你对这一作品颇有成见。欧洲人也有欧洲人的英雄雕像,大卫、摩西、圣女贞德,这都是文化崇尚。当你理解偏了,就变成狭隘。
塑造裸体猛士掀骇浪
任仲夷出语平息众议
羊城晚报:我感觉你的作品特别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除了《欧阳海》、《叶欣》,还有著名的《猛士———献给为真理而斗争的人》。当时为什么要创作这么一件作品?
唐大禧:人所共知,1979年,发生了政治风潮,天安门诗抄事件,张志新事件。人们当时都很压抑,我想到要做一件雕塑,反映这个时代,敬慰提着脑袋为真理呐喊的人。于是有了《猛士———献给为真理而斗争的人》。这个雕塑被概括成,一匹烈马,一个烈女,弯弓飞鸣镝。为什么要用烈女?她代表了“人”字的大写。
羊城晚报:为什么是烈女的形象而不是一个男人的形象?很多人说是张志新的原型。
唐大禧:因为我讲了一句:这是张志新式的人物,不是具体的人,有些媒体牵强附会,硬说唐大禧雕塑了张志新的裸体。其实这是一个象征性的雕塑,误解就在这里。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象征手法,它是一种暗示,不是具体指的谁。
羊城晚报:现在回顾起来,当时这件作品可谓惊世骇俗。
唐大禧:当时作品出来争议很大,很多人写信给我,说让英雄穿上衣服吧。但给英雄穿上什么衣服呢?军装?干部服?穿衣又得穿鞋,穿高跟鞋?解放鞋?象征的艺术,就是以人体为主。我认为我的思考是对的,是有文化的来龙去脉可以遵循的,所以我做了,至于人们的理解程度,不要紧。当然艺术的另一个问题,是要考虑群众能不能理解,但艺术应该是牵引。不起牵引作用,他们始终不理解。
羊城晚报:现在很多前卫艺术也是打着超前、牵引的旗号,搞些很多人都看不明白的作品。
唐大禧:对当代艺术,我其实并没有反对。他们的思想灵动,而且将异端糅合,这就是当代艺术的优点,将异端的东西糅合产生新效果。我能够欣赏。
当然,有假冒伪劣。我不反对艺术的新潮。但我反对假冒伪劣的东西充斥市场。
羊城晚报:当时也有人说《猛士》是异端吧?
唐大禧:有些干部怕,忧心忡忡,说广东出了问题,刚刚改革开放,社会秩序出现新变化,西方的东西如牛仔舞也进来了,广东的文化上还出现了裸体,特别这作品给《花城》和《作品》两份杂志做了封面后,负责文化的人害怕。据说请示了任仲夷书记。任书记心里有数,说了他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平息了大家的担心。
守信念休管世人评价
年七十艺术青春不败
羊城晚报:从1964年的《欧阳海》到2003年的《叶欣》,你的创作跨越了几乎半个世纪,精品迭出,这种艺术青春是如何保持的?
唐大禧:我有信念。大家如何评价我不管,我按照自己的信念做下去。我力争与时俱进。最近做的《刑场上的婚礼》,注重“人文主义”的人性关怀。将陈铁军处理得很柔情,靠在周文雍身上,设计了“心语”:安睡吧,醒来时已是黎明了。陈铁军的形象很感人。
我的作品全部自己动手,虽然有助手。所以我的艺术站得住脚,有的老年雕塑家已经不动手了。我70岁时还做了《壮丽诗篇》。做一件作品是很辛苦的,立体各方面的变化,要把握好,不是勾条线那么简单。
唐大禧妙言
关于“美”
●美不是抽象的,我认为对生命的发展有利的东西,就是美。
关于“真”
●做《欧阳海》的激情和《叶欣》的激情是一样的。艺术出于真情,是假不了的。
关于“出名”
●当初没有估计到《叶欣》出来后反响这么大。社会的责任感和主流价值观都存在,我很高兴。有人说你又出名了。我说是的,我顺应了社会需要。
人物介绍
唐大禧,1936年生于汕头市,广东澄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广州雕塑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历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2007年入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五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