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在贵阳郊区设计的CBD建筑方案。
花溪CBD的建筑设计图发布后,这些奇形怪状的大楼图片很快就从建筑专业网站流传到一些博客和综合论坛上。
有人表示“很喜欢”,“建筑不一定非要方方正正的”,但反对和质疑之声也铺天盖地而来。
在大部分发表评论的网友看来,这些仿生、科幻的建筑物集中在一起,好像是“群魔乱舞”、“海洋生物的舞台”、“魔幻现实主义宫殿”、“外星人的住所”。不明就里的网友以为是政府出面组织了这次“实验”,纷纷将矛头对准了“政绩工程”。
“我们花溪是真山真水,不要以整容的借口来毁容。坚决抗议!”一位贵阳网友说。
“看不出这些建筑物‘与自然的融合’,只觉得这么夸张怪异的大楼如果真的在梯田上建成,只会毁了花溪的原生态景观。”另一位贵阳市民说。
一位网友说,“越是这种造型非常规的建筑越烧钱……不知是外国事务所只能设计出这种华丽有余、厚重不足的东西,还是因为中国的东家们只欣赏这种东西?”
贵阳网友Mr.OK说:“那些在他国有想法却无处实现的建筑师终于有了机会,把中国当作了最大的实验场,居然地处西南偏僻之地的花溪都被盯上了。当真中国就不差钱?”
为什么跨国公司要跑到花溪去办公?
即便是在建筑专业论坛上,这组建筑设计图也被认为“过于疯狂”。
“一定要搞得语不惊人死不休吗?”有人质问。
“东拼西凑全球火花,合拢正好一堆垃圾。”一位叫“多立克”的网友形容道。
网友石开批评说,“那么多农田已经说明了当地的经济结构,你往上放啥CBD呢?一边说芝加哥不应成为未来城市的偶像,一边在梯田上放芝加哥的碎片?放错了地方的建筑多是城市的肿瘤。”
上海同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越剑说,从这组设计图中可以看出,参与设计的建筑师们对花溪并不了解,3天时间不足以让他们理解当地的文化。
这位贵阳籍的建筑师说,最基本的一点,穿越贵阳城区的南明河上游就在花溪,在上风上水的地方做这样大尺度的东西是对环境的破坏,花溪的生态环境根本就容不下这么巨大的建筑群。
“这些外国建筑师可能之前连贵州都没听说过,通过MAD有一个机会来到这里,待了3天,做出来的设计怎么能融入既有的建筑群落和社会习惯呢?”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建筑学硕士常珏(化名)说。
常珏说,名单中有许多都是由于观念过于新潮前卫,在本国无法实现理想的建筑师。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是表达自己、推行新的建筑理念和设计方法,而不是细心体察当地的地域文化。
“一个建筑建在什么地方,应该是有唯一性的。可这些建筑就好像飞碟一样突然降落下来,完全是凭空植入的,没有根。这些设计脱离了建筑的功能意义,超乎常人的认知,而更倾向于艺术行为。”越剑说,“但艺术是私人的,建筑是公众的,这种超现代的生活方式不适合当下的国情。”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越是造型怪异、扭曲的建筑,造价越高昂而不实用,后续维护费用还高得离谱儿,这“背离了建筑学本身的伦理道德”。
常珏还批评“没有一个建筑是强调节能的”。他说,这样做的后果是,即使后期使用技术手段来做补救,节能的效果也不会比在最初就把它纳入考虑范围更好。
还有人指出,在贵阳的郊区建造CBD简直是“异想天开”。
对于建设CBD的城市应该具备什么条件,一种说法是:足够的国际影响力;足够的经济实力,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处于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核心位置;聚集了各个方面的人才。仔细比对这些条件,这个西部欠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几乎无一符合。
在北京工作的贵阳籍建筑师汪剑柃说,CBD不是修几栋楼就可以一厢情愿搞成的,筑了“巢”也未必能引来“凤”。交通、物流、通讯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跟得上,区域经济、信息、人力资源等有没有优势和辐射力,这些都需要提前规划和考察。
“你总要给跨国公司足够的理由,为什么老外非要跑到花溪去办公?”汪剑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