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中,建筑模型和人物的数码合成演绎了一个个现实中的故事。
近日,爱普生影艺坊正在举行女摄影师邢丹文的个展“墙里墙外”。参展作品中大部分是继续2004年开始的“都市演绎”系列,有一部分取名的灵感来自位于荷兰北部格罗宁格的一座试验建筑“WALL HOUSE”,在这座看似为墙、实为建筑的空间内创作出了这组作品。
2008年,邢丹文从全世界650位参赛摄影艺术家中脱颖而出,成为荷兰REAL国际当代摄影大奖6位最终提名人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摄影师。2007年,世界最顶尖图片社“盖蒂”挑选出的将改变世界广告摄影发展趋势、引领广告摄影领域新风向的35位摄影师中,她是两位入选的中国女摄影师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她是中国玩摄影的少数派之一。此次展览,也是邢丹文第一次在沪上举行个展,坐在爱普生影艺坊里的邢丹文带着1960年代出生人固有的执著和热情,以及爆发力。
我演了,但演的又不是我
多年前,曾有纪录片导演来找邢丹文出演实验电影,其中有一段情感困惑的戏,左小祖咒扮演她的男朋友。当时生怕不必要的误会,邢丹文放弃了别人镜头之下的演员角色,但对于演绎的迷恋却深深植入了她的脑海,“都市演绎”等等一系列的作品中,出演那个主角的,都是邢丹文自己。2004年,一向以写实手法拍摄的邢丹文开始采用编导式摄影的手法来虚构现实,自己当起了导演和演员。“用自己作为作品中的模特,成为绘画中的自画像,这也是个人内心再呈现的方式,这种方式既简单,又不麻烦别人,觉得好玩,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我自己也做道具服装,在现场还即兴发挥。”
“都市演绎”起因源自于她在不同国家的城市间频繁游走所引发的焦虑,“现代都市中,孤独不仅仅是个体上的一个人,而是心理感受,住的距离远近与时间价值观的改变,相对的个人空间越来越大……但城市的整体空间越来越小,新旧之间错综交替,人好像住在格子里。”在这组作品中,占据大面积图像视野的是建筑,这建筑并非真实的楼群,而是在城市中遍地开花的房地产售楼处常见的楼盘模型,按同比例缩小,有整体模型也有内部奢华的样板房。人物身处其中的戏剧性场面则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够发现。她以不同的造型,扮演不同身份的女性,出现在不同的房间中,出现在不同的场景中,借楼盘上演各种话剧。那些由邢丹文自己出演的女人们自鸣得意,装腔作势。它们在后期被数码技术合成在一起。这样的影像设置正是邢丹文刻意需要的:“我演了,但演的又不是我。小时候,摩天大厦是需仰视的高楼,只出现在杂志的照片中,现在,它们进入了现实。”
十年是一个阶段
邢丹文从古城西安走出来,父母都是国家设计大院的设计师,从小住的三层楼的前苏联专家楼外,梧桐遍地,现在,这个古老的城市中老旧的楼房同新建的大楼交织在一起,逐渐,旧被新所包围,最终取代。邢丹文痴迷于从一个外人的角度甚至是一个悬于空中的角度看城市的飞速变化。
1989年,在中央美院民间美术专业就读的邢丹文一直画油画,也是在那年,她开始拿起相机,第一架相机是一台二手的美能达,而一开始的纪实摄影创作与布列松有些语言上的共鸣。她认为,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来说,十年,是一个阶段,前面的五年,用来找榜样,找语言,找知音;后面五年,才是真正的一条路上走下去的创作;而现在,自己的想法丝毫没有受到任何“才尽”的困惑,想法反倒是越来越多,随着经验的丰富,两者之间的并行与互助让邢丹文的创作更是屡屡出新,常常有朋友惊诧于她的新作中涌现的新想法,甚至,摸索着走出被众多艺术家视为畏途的电脑制作技术困境,“我喜欢看到一件事物在我的手中渐渐成型。”
策展人顾铮说:“尽管邢丹文所运用的手法多变,涉及的议题幅度开阔,但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她始终以摄影这个媒介,联系起她所处时代的现实状况与她对这个时代的个人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