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设计·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生活本身就是叙事” 艺术家邱黯雄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3-19 11:14:01 | 文章来源: 视觉中国
  “生活本身就是叙事,这是一个矛盾的东西,记忆和遗忘永远在时间中拉锯。”———邱黯雄


  1972年他出生于四川成都,读书时代即受到那里的先锋艺术思潮的影响,他笑称自己那时“特崇拜前卫艺术”。大学毕业后,怀着艺术家之梦的邱黯雄在深圳一家设计公司度过了苦闷的一年。“那时画的画也就这么大,”他拿出一叠A4大小的画作照片资料,表现主义风格强烈的大块浓烈色彩,似乎在宣泄一种情绪,“晚上下班在租来的房子里画画,桌子也就比这相片纸大不了多少”。

  似乎成都人的个性中总带点随心所欲的成分,邱黯雄也不例外。很快他就不顾家人的反对从深圳逃回成都,成了快乐的自由人。当时没有工作的生活显得格外理想主义,整天除了画油画,就是和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沈晓彤等一帮艺术家聚会。后来他索性和朋友合伙在成都开了一家酒吧“小酒馆”,作为成都艺术圈的根据地。除了谈艺术,大家还一起玩摇滚。“97年我还参加过乐队,负责打鼓,”他像是在说一个有趣的故事,“我走后,这里渐渐成了成都摇滚、地下音乐重镇”。

  六年的德国留学生活,为邱黯雄艺术的转向提供了契机。1998年他来到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异域风情的新鲜感过去之后,语言的隔阂以及文化身份差异让他对西方文化的看法发生变化。“现代社会是西方文化制定规则,即使认同西方文化价值,但身份的限制也使你无法去代言别人。”邱黯雄说,“我开始重新看南怀瑾的书,想去了解传统的东西。”

  中国古典哲学、宗教书籍此时成了邱黯雄最好的精神慰藉,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开始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他画了一批带有水墨风格的抽象油画。这些作品看起来沉静而安详,具有中国古典山水的神韵。但邱黯雄始终十分警醒,他觉得,“在油画布上画山水,可能很快就会被商业符号化。”

  德国当代艺术中装置、电子媒介等新媒体艺术帮助他找到了艺术突破口。“绘画其实已经在一个很边缘的地位,”艺术家说,“有更多的东西我想做,绘画已经不够了”。于是,他一方面开始尝试全新的艺术媒体创作,另一方面,他以很大的精力专注于对四书五经、道德经、佛经等东方典籍的学习和研究。在观念的新与旧,文化的东与西等问题上,他希望找到一种接续文脉的艺术表达。

  2004年回国后,邱黯雄选择上海作为艺术创作的新起点。他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学校附近一间拥挤的两居室公寓就成了他在上海的家和工作室。房间里杂乱堆放着画板、衣物、各种电影碟片、电脑。“我还没有自己的摄象机,”邱黯雄笑得很随意,“拍《江南错》的时候,机器是问杨福东借的。”

  这是一部没有叙事情节的录像作品,传统艺术文化中水墨迷离的江南,在邱黯雄的镜头下演化为一种意象:主角是飞来飞去的鸟和静止不动的树,偶尔有风路过,树叶摇晃。画面看起来非常安静,但影片的配乐却急促紧张,两种感觉的混杂似乎有些错位。作品就在那微妙的变化之中,传达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时空关系。艺术家的自述富有哲理:“静或动都是时间的注解,都是图像的暂留,都是成住生灭的造化,一刹那和一个劫数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1972年生于四川
  199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1998年至2003年于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学习。
  2004年于上海生活工作

  参加展览

  2000Tale of Two Cities(伦敦亚洲当代艺术画廊),
  Chengdu Movement(阿姆斯特丹Canvas International画廊),
  海心天心(香港汉雅轩画廊),
  2001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
  2003中国当代艺术展(雅加达印尼国家美术馆)
  邱黯雄 沈晓彤:新造像 新山水(香港汉雅轩画廊)
  2004汉雅轩20周年(香港艺术中心)
  四隅,(新加坡Tyler Print institute)
  中德当代艺术展,(北京空白空间画廊)
  科隆艺术博览会 OCHS & PRUESS 画廊

  个展

  2002年 邱黯雄 个展 香港汉雅轩画廊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杨黎明、邱黯雄艺术展
· 邱黯雄动画绘画展在香港汉雅轩展出
· 新媒体艺术的前世今生
· 张培力:已有藏家开始新媒体艺术收藏
· 中国新媒体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