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设计·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转移”当代艺术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8-04 11:23:25 | 文章来源: 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

策展人:孙晓枫

参展艺术家:刘可、秦晋、喻旭东、邓猗夫、张嘉平+陈明生、周滔、谢剑波、梁建华、胡向前

展览时间:7月14日——8月20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

 

    生活在广州的艺术家利用个人的艺术、从自己的角度来注释广州,体现出广州生存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的同时也流露出在本地域蔓延的某种共同情绪和思想倾向。广州及周边地区的总体生活成为艺术发生的共同背景,成为可以被不断转化、利用的文化资源和生存经验。这些艺术家以及他们的艺术和广州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复杂的、复式结构的关系,各种交错的关系随着情景的切换和生存问题的产生也在不断地转化和嫁接,从而造成认识角度和思想方向的转变,这恰恰是扩大了对现象和文本进行文化阐释时的可能性和差异性。

    作为命题的需要,我们是定位为“广州的艺术”还是“艺术中的广州”势必会带来不同的判断和讨论路径,这也正是在策划中最有吸引力和最容易产生“误读”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引发讨论的有效的“噱头”。

    “广州当代艺术档案”将作为时代分馆一个长期计划来展开和推进,希望为广州的当代艺术建立一个持续的、个案式的、综合的档案库——作为一种新阶段必须去完成的任务。(孙晓枫)

    参与这次展览的年轻艺术家长期生活和工作于广州,他们一直持续地进行当代艺术的创作实验,并参与一些本地的或外界的艺术活动,将个体的能量向更开阔的空间释放和转移。在创作上,他们根据自身的条件通过不同的实践方式或角度去寻找到某些“倾向”,这些“倾向”在不同的媒介及逻辑方式的归纳中获得存在的基础。可以说,“倾向”的出现是需要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来铺垫,在过渡中寻找新的现实触点。用自己的方式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状态进行有效的对话——这或许能成为他们的艺术实践方式存在的一个恰当理由。当代艺术的起点及整个发展应视为是一个意识形态、精神向度的转移及实践方式的演变过程,同时,它带来了在创作结果及认识的方式结构上的彻底转变。

    “转移”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的,它体现了活力、韧性与自由度。当然,在很多时候,“转移”意味着冒险,无论在生活,还是在艺术上。艺术家在试验时同时也是在探险——这是一个漫无边际、充满变数的探险之旅——

    这次展览展出的是这些年轻艺术家近期的作品,包括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共20余件。(张嘉平)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