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市玉田县有这样一位老人,退休后他迷上了种葫芦,他不仅喜欢研究印有烙画的观赏性葫芦,更巧妙地将自己年轻时所学的石膏雕塑技艺运用到了种葫芦上。经过7年潜心研究,他终于培育出了人物肖像葫芦,这位老人就是今年66岁的薛跃廷,目前他正在为这项创造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
7年磨一剑培育出人物肖像葫芦
近日,记者在唐山见到了薛跃廷老人。一进门,记者即被屋中摆放和悬挂的葫芦所吸引,葫芦大小不一,形态也各异,有经过烙画的,也有经过捆绑的,然而最让记者惊诧的还是那些人物肖像葫芦。这些葫芦虽然只有十几厘米长,但人物面部表情依然展现得栩栩如生。薛跃廷介绍说,这些形似葫芦并非后天雕琢刻画而成,而是在葫芦架上就长成了这副模样。
“葫芦是春种秋收,每年只有一季,所以每年只有一次机会,一旦试验失败就只能等到下一年了。我失败了6次,终于在第7年,也就是2013年的10月份培育成功了。7年磨一剑,我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薛跃廷告诉记者。
年轻时的经历让他萌生设想
薛老是玉田的一位退休老干部,7年前退休后他就迷上了种葫芦,起初他只是种植普通形状的葫芦,然后在成形的葫芦上烙画等来制作观赏性的葫芦。
年轻时,薛跃廷曾被派到北京美术学院学习石膏塑像制作。正是这个经历让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幼小的葫芦装入石膏模具内,秋末拆模的时候葫芦能不能长成人物雕像的模样?
设想看似简单,但真正落实起来绝非易事,他只能靠自己试验摸着石头过河。这7年来,不论是从制造模具的尺寸、选种,还是从葫芦所需水肥和微量元素的控制以及最后的拆模时机上,薛老都经过多次尝试。
正在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
薛老在7年时间里,靠自己的摸索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构想,耗费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艰辛和付出,更需要超人的毅力和执着。
薛跃廷的妻子张桂英告诉记者,这几年来薛老一直把种葫芦当成生活的重心,“有段时间他身体一直不舒服,但他心里挂念的全是葫芦的长势,一刻也舍不得离开。等到冬天葫芦收了,他才终于肯去医院看病。”张桂英说,这些年来薛老的毅力和坚持她都看在眼里,也正是这些成就了薛老多年来的设想。虽然薛老现在已经试验成功,但下一步他还想打算把这种工艺再精益求精。薛老告诉记者,将葫芦培育成人物肖像的形状完成了他多年的心愿,同时也填补了一项国内研究的空白。而鉴于此,薛老正在就这项创造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