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孙亮、杨彦川双个展《无限接近》于A艺术中心开幕

孙亮、杨彦川双个展《无限接近》于A艺术中心开幕

时间: 2013-12-23 21:20:02 | 来源: 艺术中国
雕塑 >


艺术家孙亮(左一)、杨彦川(右一),央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书杰及老师

        2013年12月19日,孙亮、杨彦川双个展《无限接近》在798艺术区3818库A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孙亮和杨彦川分别带来了其最新创作的装置及雕塑作品,试图结合当代事件来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孙亮从当代出发,尝试在古今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寻找到反思与批判角度,而杨彦川则是在对于历史和政治的阅读中寻找到对于当下的思考。


艺术家和观众交流

        孙亮总结出当代社会“初级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并把这一概念用艺术创作的方式转换呈现出来。在此之前孙亮一直致力于实验性艺术小组“制造多巴胺”的相关创作。 “制造多巴胺”这个概念缘起于对“创造”这种神秘活动的思考。2000年瑞典科学家Arvid Carlsson 确定多巴胺为脑内信息传递者,是一种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由此说明帕金森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起因,是由于病人的脑部缺乏多巴胺。在随后的几年中,特拉维夫大学萨克勒医学院Rivka Inzelberg教授通过对世界各地的帕金森病病例的大量研究发现,许多患者在接受人工合成的多巴胺前体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时,这些药物受体刺激引起大脑多巴胺活性升高,使许多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出现新的创造才能,例如:绘画、雕塑、写作••••••由此艺术家猜测“创造”会不会是多巴胺的作品。而在《无限接近》的展览中,算量展出的小型装置作品《初级商业模式》,也成为一个连接艺术家与观众的艺术体验点,制造多巴胺也似乎成了创作与欣赏的核心。


展览现场

        杨彦川以办公室碎纸机,日常收集的办公室被粉碎的碎屑为素材创作了《秘密》,他耐心的尽可能用手工恢复那些被粉碎的纸屑,尽可能创造一个无限接近被粉碎之前纸张的内容,用手工恢复对抗机器破坏,用寻找秘密来回应现实,杨彦川对于当代社会的反思在他的作品中尽可能的呈现出来。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两位艺术家对于空间的改造是基于形成一个日常生活场景,这种形式无异于再次实践杜尚的工作,那就是用展览来模糊现实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边界,生活就是艺术,艺术便是生活,但是在这样的呈现方式中再次寻找生活和艺术的差距,无限接近,但是并不相同,这可能是这次展览要表达的艺术家的生活态度与艺术态度。


展览现场


《秘密》杨彦川 2013


出品人赵险峰


孙亮 《初级商业模式--歌川广重浮世绘原作+荣宝斋画框》 20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