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以中国》简介
《何以中国》是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打造的一档以短视频为先导、多语种传播的融媒体节目。受众是希望了解中国的外国观众,通过通过短视频节目培养他们对中国的兴趣,吸引他们有温度、人格化的感知中国,最终使他们理解中国文化。
节目定位是关于中国文化的ABC,立足当下,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包括人文艺术、文化遗产、民族记忆、人物故事等类别,指向中国的文化贡献、民族观念、精神信仰。通过对具有传统内涵的文化课题进行当代转化,将古今互联,重新构建和强调中国人的精神图谱,提高民族自豪感,以全新视角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发展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资源。
二、《何以中国》的必要性
1.当下的客观需求。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更需要精神信仰的支撑,在我们谈论大国崛起的同时,更要强调中国精神和民族文化图腾的建立,从而配合国家对外传播和文化软实力的立足。
2.“何以中国”意在发问——在21世纪的全球化潮流之中,中华民族复兴的前夜,什么才是中国?哪些是我们几乎已经遗忘的民族记忆?哪些是在新的世界文化潮流交汇中,今日中国的精神特质?我们将基于什么来创造对世界的中华文明当代贡献?
3.面对外国观众,如何讲述中国的精神?这是一个庞大模糊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通过讲具体故事的方式来让国外受众体会中国文化,是最有效的方式。“何以中国”由100部短视频组成,寻找在当下文化中100个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元素。从一件件作品出发,为观众道来一段段古今故事,从而直指其精神内涵。
三、《何以中国》的特点
1.古今一体,讲述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何以中国》避免传统意义上纪录片的概念,以“微视频”的方式打破冗长而单一的叙事方式。避开“古旧感”,以纯粹唯美的视觉语言,找寻传统与当代的有效对接。通过轻松、趣味的传递方式传递古今一体的中国精神。
2.续写中华文脉,关注中国文化的当下性。
《何以中国》一方面选择对中国传统精神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立足中国传统文脉创造出新的视觉语言,国际学术界认可的作品,探寻通往中国文化深层精神内核的路径;另一方面,邀请当今优秀的专家学者,结合他们的研究领域,以贴近真实生活、符合国际语境的角度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阐释其强大的生命力。
3.泛文化角度,专家组指导避免单一视角。
《何以中国》强调“泛文化”的资源整合,以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参与指导。通过一件作品或者一种技法,牵引出的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多是文学、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学家等多领域学者的文化内涵剖析,通过多视角解读,避免单一枯燥以及过于专业的照本宣科,更适应国外受众需求。
4.短视频,多语种,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
《何以中国》以微型纪录片的形式呈现,短视频便于阅读、传播,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同时选择中、英、法等世界主要语种进行覆盖式传播。
5.追求唯美的视觉语言,以艺术的方式感染国外受众。
《何以中国》强调视觉的唯美,通过艺术化、情感化的方式来感染外国观众,使他们接受中国文化。
四、内容策划
我们的目标是100期——在中华文化里选择100个点,以具体的方式共同呈现出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象。根据主题内容,《何以中国》共分为人文艺术、文化遗产、民族记忆、人物故事四个类别。
人文艺术包含视觉艺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由当代艺术作品切入探讨中华文化精神,如《汉字演艺》、《千年漆器》等;
文化遗产则聚焦于我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如《二十四节气》、《山水清音》等;
民族记忆将从考古、历史事件及观念信仰出发,探讨背后蕴含的精神价值,如《传灯人》、《昆仑信仰》等;
人物故事则选择优秀的中华儿女代表,以崇高的人格精神反应伟大的民族精神,如《花开敦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