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当地时间3月7日,重金属音乐的鼻祖乐队“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在成军49年后宣布正式解散。今年2月,乐队完成了告别巡演的最后一站。2013年,他们的最后一张专辑《13》被普遍认为是体面且相当不错的收官之作。
从愤怒的伯明翰工人阶层青少年,到享誉世界的乐队,“黑色安息日”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从反战和叛逆的主题,当时盛行的布鲁斯硬摇滚风格,到神秘主义、宗教怀疑、死亡氛围,失真的音色和大量的riff,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从摇滚里分支出另一个风格,并影响了此后几乎所有的金属乐和极端音乐流派。
在这段时期,“黑色安息日”施展黑色魔法,声名远播至整个欧洲和美国。和大多数摇滚乐队一样,他们也未能逃脱声名和放纵后的无尽空虚。当年,《Vol. 4》的制作费用比他们的毒品账单还少数万英镑。尤其是主唱奥兹·奥斯彭(Ozzy Osbourne),他曾形容自己“如果不是在1978年离开乐队,恐怕当时就死了。”
在多年后的采访中,乐队成员形容这段时期的自己为“迅速死亡的一颗星星”,“我们应该在那个时候就拔掉电源,结束这支乐队。”
如果说1970年代是这颗星星的爆炸性成长时期,那么1980年代他们必须承受其迅速的衰亡。
奥斯彭2013年接受《卫报》采访时说:“我用了64年的时间使劲杀死自己,但是总有什么让我逃过死亡。我不知道这是上帝之手,还是命运,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但是我从不相信有组织的宗教。”
与“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和“深紫”(Deep Purple)齐名为“重金属三大鼻祖”,总是有人把这三支乐队拿来比较。他们共同把摇滚乐往更沉重、更黑暗、更有序、更激进的方向推进。从整体成就上来看,“齐柏林飞艇”也许更胜一筹。但是就重金属这个流派来说,“黑色安息日”是当之无愧的开山老祖。
他们当年被俱乐部们拒之门外的怪诞装扮,演出时浑身挂满十字架的大胆行径,开创了金属作为整体氛围艺术的传统。在同名专辑《Black Sabbath》(1970)、《Paranoid》(1970)和《Master of Reality》中,他们贡献的riff成为后世金属乐队们的原始资料库。
在当年的摇滚乐队热衷狂飙即兴段落的时候,他们开始了规整的结构化编曲,奠定了日后金属整肃而复杂的音乐架构。
音乐上来说,“黑色安息日”从布鲁斯根源的硬摇滚发展而来,并始终带有浓郁的布鲁斯色彩。乐队成员的伯明翰工人阶级成长环境为他们的音乐带来嘈杂、厚重、阴暗的质感,日常周遭的暴力和凶杀成为“黑色安息日”的音乐底色。
吉他手兼主创托尼·艾奥米(Tony Iommi)早年在工厂的时候被机器削掉右手两根指尖,必须套上塑料指套才能继续弹吉他,间接催生了日后使他闻名的沉郁曲风。
“黑色安息日”开创的反神、反基督、神秘、流血、死亡等主题成为以后五十年金属乐的共同母题。然而与北欧的那些戴反十字架,焚烧教堂的金属乐队不同,“黑色安息日”的成员出身自浓厚的基督教环境中,也从未真正地想要完全反叛。
负责乐队大多数词作的贝斯手齐泽尔·巴特勒(Geezer Butler)总是坚称,“我们从未鼓吹过撒旦崇拜。”他说:“我成长于严格的天主教家庭,从小相信地狱和魔鬼的存在。但是从来没人告诉我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当我16、7岁的时候,我决定自己去寻找。”
1972年的一次采访中,奥斯彭表达了乐队的世界观:“关于爱的旅途是如此严重地被扭曲。这个礼拜你坠入爱河,下周又狼狈地爬上岸开始疯狂嗑药把脑袋吸爆。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谁100%沉浸在爱中,我不相信有人100%快乐。你不可能某日清晨醒来发现世界太平清明,只要不伤害别人便能够为所欲为。”
1978年离开乐队以后,奥斯彭以1980年的《Blizzard of Ozz》开展了成功的单飞生涯。2001年,乐队曾想请离队的老伙计们回来重新发片,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直到2013年,《13》成为自奥兹·奥斯彭离队三十多年来后首张,亦是最后一张经典阵容(奥斯彭、巴特勒、艾奥米)作品,被成员们认为是自1973年的《Sabbath Bloody Sabbath》后最“黑色安息日”的专辑。单飞期间亦成绩斐然的奥斯彭也认为,“这是我整个音乐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此时他口中的重要意义远不止音乐和其影响力本身。毕竟,要超过《Paranoid》《Iron Man》《Black Sabbath》已几乎不可能。
黑色安息日的告别巡演从2016年拉开帷幕,至2017年2月4日在乐队家乡伯明翰上演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