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乐队
“《三十年》这首歌,是我们的原创,已经在民族地区,特别是彝族地区,已经变成一首民歌了。很多人都会唱,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是我们的歌。”山人乐队主唱瞿子涵如是说,“山人的名字留不下来,但是歌可以留下来。《三十年》在广场舞也是有的,我有点高兴又有点难过。”
见到山人的时候,瞿子涵、小欧、小不点、阿腊四个人正在为了5月2日的新乐府演出排练,鼓声、笛歌声、歌声,唱唱、弹弹、笑笑。对于近两三年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海外的山人来说,他们尤其重视这场面对国内乐迷的演出。“之前海外的演出比较多,所以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在国内多安排一些演出。侧向哪一边都不对,还是要保持平衡。”瞿子涵解释道,“像新乐府,也是和老东家十三月的再度合作,我们的心态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希望能共同做一些事。”
回头看过来,山人乐队从99年成立以来,成员包括汉族、佤族、布依族、彝族多个民族,到今年已经是第17个年头。17年来,山人从没有停止过“做事”。一直致力于传承云贵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遗产的山人,手持着奇特而美妙的乐器,融合云贵地区原生态音乐、摇滚、雷鬼与Ska等元素,制造出了世界音乐中新鲜和动听的声音,同时推动着中国少数民族的地方文化的发展,向世界提供了一张与众不同的中国名片。出道以来,山人的足迹踏遍了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斯诺文尼亚、厄瓜多尔、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在国内外各大音乐节举办了上千场演出,已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化民族摇滚乐队。
在刚刚结束的山人乐队2015美国巡演中,他们在爱荷华、威斯康星、明尼苏达、南达科他与北达科他等五个洲进行了100多场演出,让海外的乐迷们感受到中国特有的民族摇滚魅力。在由欧洲世界音乐排行榜公布的2014年推荐榜单中,山人乐队的一首《左脚调》从824张世界各地的提名唱片中脱颖而出,排名第51,也是唯一一组进入榜单的中国音乐人。
审美是一种习惯
“西方音乐文化最初冲击到中国的时候,人们盲目的去追求舶来品,而对自己的文化完全摒弃了,这个是最可悲的。”瞿子涵在提到世界音乐在中国发展的最初阶段时,这样表示。“一棵树,希望开的更好,但是不喜欢自己的根。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包括在云南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偏好的都是日韩、欧美、港台音乐文化。这些文化带来的冲击,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越来越没自信。但是我们的文化更厚重,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这件事,我们一直在和所有人较劲。”
而随着时代演变,经济的蓬勃发展,国人的文化认同感日渐强烈,音乐流行文化也在不断升级和更替,母语意识、传承意识正在苏醒。以方言、母语歌唱的唱片层出不穷,试图将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的也越来越多。萨顶顶、龚琳娜、包括山人乐队在内的具有地域性民族音乐元素的音乐形式都被更多的乐迷了解和接受。放眼海外,这种模样稀奇、音色新鲜的东方音乐让国际友人好奇不已,是他们眼中异域风情的一种“世界音乐”。聚焦国内,乐迷也更加期待真正的中国声音,更为频繁的出现在国人视野之中。
然而,这条传承、推动的道路,仍然困难重重。以《最炫民族风》、《小苹果》为代表的“伪中国风”神曲仍然占据着流行音乐文化的主流,“广场舞曲”成为了流行音乐热门与否的全新衡量标准。对于此种社会现象。山人乐队成员表示:“每个人血液里面都有审美习惯。审美本身就是一种习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喜欢广场舞呢?还是血液里有这个习惯。其实细听《最炫民族风》、《小苹果》这些歌,他们是有趋向于民族音乐的元素存在的。不过按我来看,不过是手法上低级一点。你不能说这些音乐完全就是一泡屎,对于这些受众来说,他们的生活相对简单,需求没那么多,这样的歌曲,包括跳广场舞,就已经可以满足他们了。广场舞这些老人,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国人有这种幸福。这是一种很厉害的文化,是很好的现象。
“而对于我们来说呢,会想要脱离大众的环境,去做一些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对于人的创造性,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作用。在做音乐的时候,我们更是要去追寻差异化的东西。有些地区的民族音乐,对我们来说尚且难听懂,要面对广大的乐迷,那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把这些音乐的元素细化,我们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独立思考,进行再创作。
“有些歌,像三十年,是我们的原创,已经在民族地区,特别是彝族地区,已经变成一首民歌,他们很多人都会唱,但是他们不知道是我们的歌。所以说这就是了,山人的名字留不下来,但是歌可以留下来。包括我看到《三十年》这首歌在广场舞是有的。我有点高兴又有点难过。”
山人寻山人
从2009年,山人乐队便开始了系统的民间采风之旅。顺着庐江大峡谷一直往南,采集了傈僳族、怒族、佤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标本。在采集音乐的同时,山人也感受到了真正的山人的情感和内心的真诚。乐队成员小欧说:“有很多山里会唱歌的老头,他们听政府说我们来采集音乐,天一亮就从家出发,从他们那个山的山顶下到山底,然后再走几公里,爬上我们在的那座山,毫无怨言。在唱歌的时候,他们完全享受音乐,没有任何杂念非常快乐。这也让我们自己有反思:我们城市里的人做音乐,有时候它本身的念头就不对,一但出发点不对,音乐就有可能抛弃了本该承载的,而要加载很多附加的标签,像是主流、时尚这些。但其实音乐就是音乐,我们不应该被外在的东西,把我们最初的那一点点做音乐的初衷丢掉了。” 如果说早年间的山人乐队,是在用个人的思维、从自身感受做音乐。那么经历了多次采风,和成长的山人乐队,现在想要回去,回到真正的山里。这就是一个“山人寻山人”的过程了。
从充满荆棘的音乐路上一道走来,山人们知道摇不摇滚其实早已变得不再重要,脱离形式上的束缚而深入生活让自己熟悉的民族文化深切自然的融入到自己的血脉中,探索和突破音乐本身才是关键所在。乐队成员小不点是一位贵州布依,他将很多布依族特有的调子和唱法融入到山人的音乐作品之中,让更多乐迷了解到布依族的音乐文化。小不点这样说:“山人乐队一直在走,在走的过程中成长。走到北京,我们意识到我们是西南人,走到海外,我们意识我们是中国人。这个概念在变大,但本质又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只是人而已。世界音乐都是从泥土、从大自然提炼出来的。不管是什么地方的民族音乐,你去研究他,会发现根是黏在一起的。”
正是这种黏性,它将音乐与民族音乐情怀自然融合,融合进山人的血液之中,促使着山人大胆探索中西音乐结合的创新试验,同时敏锐乐观的洞察生活。那些洗净铅华的音符会一次又一次激荡你的心灵,把你带回到山中,带你寻找你心中的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