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争平爵士乐作为世界性的大众音乐传入中国是从上海开始的。回顾老上海爵士乐的历史,对于创新发展我国的传统音乐,丰富城市音乐生活极富意义。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祥于美国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爵士乐音乐的根基来自“拉格泰姆”和“民间蓝调”,以后经历了上世纪20年代以集体即兴演奏为主的“迪克西兰”,30年代以伴舞为主要职能的“摇摆乐”,40年代以和弦演奏为基础做即兴演奏的“比波普”,50、60年代风格迥异的“比波普”和“酷”以及随后的“自由”派,70、80年代“摇滚”和爵士乐的融合,90年代的“新经典主义”等。进入新世纪后,虽然爵士乐在不断演变、融合、发展,但每一种爵士风格都依然活跃在今天的舞台上。具有强烈持久生命力的爵士乐经过百年演进,早已突破了地域、种族和国界的局限,成为与古典音乐相提并论的世界性音乐。
爵士乐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上海。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了上海第一家也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ECO。奥斯邦带来的爵士乐随着电波飘散在老上海的洋房和里弄,使上海人开始接触这种全新的音乐形式。1933年,百乐门舞厅开张,标志着上海都市娱乐业鼎盛时代的到来,洋人爵士乐队和菲律宾乐手活跃在百乐门及上海各大舞厅。老上海的爱乐者钟情起这种有着浓郁都市情调的音乐,并开始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爵士乐。
绍兴路5号是幢西班牙风格的房子,主人朱季琳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这幢房子里诞生了上海第一支家庭爵士乐队。乐队先由朱家子弟为主,后在上海法租界生活的瑞典、美国、苏联的爵士乐发烧友陆续加入。乐队不仅为家族的教堂和派对演奏爵士乐,还常常外出演奏,倾倒了大批喜欢爵士乐的上海年轻人。一次,上海工部局在金城大剧院举办音乐会,朱家乐队胜出其他三支洋人专业乐队荣获第一。这支家庭乐队成为上海最早呼应爵士乐的青春之声。金怀祖是当时上海圣约翰大学物理系的中国学生,又名吉米金。他于1946年组建了16人编制的Jimmy
King爵士乐队。当时百乐门老板郁格菲十分欣赏吉米金的音乐天分,聘请他的乐队到百乐门演奏。这支全部由华人组成的爵士乐队一炮打响,使百乐门名噪一时。吉米金乐队成为上海第一支华人专业爵士乐队。
老上海的爵士与新奥尔良爵士同样由钢琴、单簧管、萨克斯、小号、长号、低音提琴、鼓、沙槌、打击乐合成。但老上海爵士以海派国语流行曲为主,如《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香格里拉》等,使演奏和演唱风格融入了怀旧、抒情的中国色彩,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爵士乐。
由于战争和建国后的政治环境,上海爵士乐出现了30多年的断层。改革开放后,爵士乐重返阔别已久的上海。1980年,曾任上海交响乐团首席小号的老上海爵士乐手周万荣组建了一支6人老年爵士乐队,活跃在外滩最具老克勒风情的和平饭店一楼爵士吧,使人们重温了老上海的爵士梦。这支乐队在这间散发着古老味道的酒吧里,用热情洋溢的风格、精到娴熟的技艺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法国总统密特朗和美国总统克林顿等都曾来这里欣赏过他们的出色表演。1996年,和平饭店老年爵士酒吧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最佳酒吧之一。当年百乐门吉米金乐队的贝司手、年届九旬的郑德仁老先生与上海著名歌手纪晓兰一起组建了上海海邻爵士乐团。乐团以传承和创新海派都市文化为宗旨,专演海派经典爵士,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大演出,被誉为“上海顶级爵士乐团”。
当年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用以表达自己生活和情感的爵士乐,已成为和当代社会中时代精神相契合的音乐形式。上海作为中国爵士乐活动的发祥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多样的音乐元素,并使爵士乐与中国音乐相结合,创建具有东方韵味的爵士音乐体系,给人们以更多更美的音乐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