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音乐

国内音乐节数量三年增159% 盈利的不到15%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09 09:03:51 |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国内音乐节市场呈井喷式发展,各种主题的音乐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跑马圈地的新浪潮。四五年前,说起国内的音乐节,能讲出名字的可能只有“迷笛”和“草莓”。如今,“迷笛”、“草莓”、“摩登天空”、“张北”、“大爱”、“白海豚”、“乐谷”、“现代电子”……几十个音乐节品牌纷纷出现,让人应接不暇。

音乐节是个舶来品。1969年在美国举办的伍德斯托克摇滚音乐节,成为世界音乐节的起点。而中国的音乐节起始于2000年在北京迷笛音乐学校礼堂举办的迷笛音乐节。据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音乐节的举办数量已经从2006年的十几个,增加到现在的上百个,平均增速达30%左右。2009年,我国举办的各式各样音乐节共计44场,到2010年,增加到92场,2011年为114场,三年增长了159%。截至6月底,我国今年举办的音乐节数量已达56个,且仍在继续增加,有望超过2011年。

虽然近年来国内音乐节发展迅速,可在音乐评论家金兆钧看来,中国目前的户外音乐节还不算多。英国每年有400多个音乐节,而我们的音乐节才刚刚起步。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坦言,一些人说我国现在音乐节过多,其实指的是一些地区和城市举办得太多,假如平均分布到全国,还是少的。所以说,关键是要让音乐资源配置合理,让全国观众都能享受到音乐的阳光。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以2010年为例,全国共举办的92场音乐节中,光是在北京就举办了20多场,其次是重庆、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全国多数省份都与音乐节无缘。

除了分布不均外,盈利难一直是最让中国音乐节头疼的问题。据草莓音乐节创始人沈黎晖估计,国内盈利的音乐节不到15%。即便是历史最悠久的迷笛音乐节,也仅在2007年实现薄利。至于今年6月在成都举办的大爱音乐节,6000多万元的天价投资最后只换来300万元的票房成绩,让许多媒体和业内人士惊呼惨不忍睹。

为什么我国音乐节数量蓬勃发展却难以盈利?

知名音乐策划人黄燎原认为,中国目前的音乐节远没有实现产业化。一方面,赠票和索票过多,导致票房收入缩水;另一方面,赞助还没形成常态和良性循环,致使每次音乐节都要为资金问题头疼。

热波传媒总裁李岱坦言,中国音乐节市场存在投资泡沫,大家纷纷举办音乐节,都想做大做强,不顾成本地增加投入,但实际情况是,国内市场并没完全打开,大多数音乐节缺乏专业管理团队,许多音乐节最终只会血本无归。

另外,国内大多数音乐节缺乏特色也是其“盈利难”的重要原因。

许多网友抱怨,在各地的演唱会上,总是那么几个明星,摇滚音乐节有他们,古典音乐节也有他们,民谣音乐节还有他们。许多音乐节缺乏特色,压根儿就是一场拼盘演唱会。

对于国内大多数音乐节缺乏特色与理念问题,赵季平曾发出警告,没有特色和创新,许多户外音乐节早晚走下坡路,被观众厌倦、淘汰。

据了解,世界上有许多比较成熟的音乐节,比如,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怀特岛音乐节、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日本的夏日音速音乐节(Summer Sonic)等。夏日音速音乐节就是以井然的秩序闻名于世。2010年,参加完夏日音速音乐节的中国歌手叶培曾发表微博感慨:“每个舞台间都是泥泞的土路。几万人啊,路上居然没有一点垃圾。”

著名乐评人孙孟晋说,英国知名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所提供的不只是300个乐队的演出,而是一次狂欢的机会,一次关于音乐的购物、参与、漫游与大开眼界的机会。主办者事先培养了方圆十几公里的绿草,供观众躺着感受阳光与音乐的温暖。而几万只宿营的帐篷更是吸引人。除了8个同时演出的舞台外,更多的大帐篷里呈现了世界各地的民间音乐。另外,还有几百种音乐节纪念品,几十种小吃。这样的音乐节谁不会被吸引?难怪人家音乐节十多万张门票每每都会提前销售一空。可见,我们与国外知名音乐节的距离是在对音乐节的认识上。

迷笛演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单蔚认为,音乐节只是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维持音乐节的口碑,要保证高质量的现场演出,还要给乐迷自由、人性化的现场体验,既能听音乐,又能享受到文化氛围。最怕的是有人只是为了宣传而借音乐之名,做一锤子买卖。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