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音乐

英伦音乐 新奥运时代下的华丽注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7-03 08:51:41 | 文章来源: 新浪娱乐

撰文/ 张晨 小青 编辑/ 张晨图片/CFP

 英伦音乐 新奥运时代下的华丽注脚

“同文学相比,音乐能给体育运动更直接的支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是一位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他在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一直主张用露天大合唱等大型音乐表演来烘托奥运会的气氛,壮大奥运会的声势。他对音乐的热衷,为现代奥运会与音乐联姻揭开了序幕,用奥运主题曲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的形式也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在即将到来的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的音乐,更是成为赛前全球热议的焦点之一,尤其是英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更是让人多了几分期许。关于音乐,关于英伦,人们总会忍不住回忆过往,披头士、滚石、绿洲、皇后……一个个熟悉而又有些怀旧的名字,总能让人心潮澎湃。除了曾经带来的音乐享受外,他们同时承载的,还有流行乐的繁衍与几代人的情怀。

伦敦奥运的“奇妙岛屿”

“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可恶的大彩电……”在电影《猜火车》开头,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的马克在急速奔跑中道出了这段影响了一代人的青春宣言,导演丹尼·保尔也瞬时成为全球愤青痞子的精神导师。

16年后,醉心于实验和颠覆的保尔又将接过神圣的火炬,指导英国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为这一宣言添加新的注解:“选择保尔,选择另一种可能。”

作为英国当今最负盛名的导演之一,保尔不仅对影像风格和技巧有着偏执的追求,同时也是电影界掌控音乐的高手。《猜火车》的原声专辑成了上世纪90年代英伦摇滚的华丽注脚,斩获奥斯卡多项提名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又与配乐家A.R.Rahman合作打造出印度风情和摩登电音的绝佳组合,将当年多个配乐大奖收入囊中。而在接过奥运指挥棒之后,保尔对开幕式的构想又进一步印证了音乐在其审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保尔对媒体透露,开幕式主题将定为“奇妙岛屿”,主要由音乐和一段40分钟的短片构成, “音乐在这次开幕式中将占很大一部分”,为了展现英国多元的音乐传统,开幕式将邀请众多英国的著名音乐人参与,“我希望能营造出一个充满音乐的世界”。早在导演人选尚未确定时,组委会便已宣布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摇滚变色龙”的大卫·鲍伊以及埃尔顿·约翰等英国乐坛大腕都将会在开幕式上亮相。

无怪乎保尔要将奥运的基调搭建于音乐之上,这座奇妙岛屿上的人们似乎本来就对体育和音乐有着双重的原始热情。每到夏季来临,到酒吧一边喝啤酒一边为精彩的足球比赛欢呼喝彩成为英国一道独特的风景。而与此同时,英国的乡间也正举行着盛大的音乐节。其中,最负盛名的是6月的格拉斯顿伯里(Glastonbury)音乐节和8月的雷丁(Reading)音乐节。每年夏天,乐迷们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这朝圣一般的音乐之旅,届时,不仅可以选择去看合自己口味的任何一支乐队,还能买到出自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艺术品。

如果说美国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只是一个属于乐迷记忆中的符号,那英国的音乐节至今仍然是检验歌手和乐队人气和实力的绝佳场所,也是下一季乐坛的风向标。

正是这种普遍的音乐氛围与气息,使得伦敦成为一个被音乐人包围的地方。而多元的文化环境,更造就了英国音乐多变的性格。历史上的“日不落帝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英国音乐从不同的文化中吸取着养分:在亚洲音乐里,英国吸取了印度众多音乐的成分,印度的“知觉冥想”教派早在70年代的嬉皮运动中就有众多拥趸;此外,非洲作为摇滚和布鲁斯音乐的发源之地,其音乐元素自然也是英国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你随时可以在最前卫的电子乐中听到。传统与现代的表现,在英国音乐中找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多元文化冲击下的英伦乐曲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之外,英国艺术深入骨髓的优雅和冷静似乎还要追溯到历史之源。由中世纪贵族骑士精神演化而成的绅士文化不仅使英国成为众多体育项目的发源地,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英国音乐和戏剧舞台艺术的整体风格,英国也在此时进入了艺术的全盛时期。

早期著名的音乐家威廉·拜尔德和托马斯·塔利斯就活跃在这一时期,使得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既分庭抗衡,又深入地相互融合,而戏剧界则迎来了巨擘莎士比亚创作的黄金年代。虽然政治经济发展的稳定态势是此时艺术繁荣的重要因素,但伊丽莎白女王个人对于英国艺术的推进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君主,伊丽莎白女王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人文主义熏陶。有史料记载,女王喜欢在圣诞狂欢节和一些其他特定的日子里在宫廷中上演戏剧,这后来已成为宫廷中的惯例之一。

全盛时期的耀眼过后,英国音乐和戏剧领域陷入一片沉寂,直到20世纪之交,都没能再出现影响世界的人物。随着大英帝国海外殖民地的纷纷独立,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和美国相继崛起,英国遭遇了近百年的衰落,艺术中心也逐渐转移到了新生的美国。爵士乐的诞生为美国音乐注入了最强劲的动力,而音乐剧也随着爵士乐的发展逐渐走向顶峰。尤其是20世纪40~60年代,美国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百老汇音乐剧经典剧目,似乎美国已成了现代艺术的归宿,英国只是属于上个世纪的幽灵罢了。

就在英国音乐处于一片沉寂之时,甲壳虫乐队在60年代带着他们的英式唱腔席卷全球,美国人惊恐地将这一风潮称为“英伦入侵”,各国音乐人也对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由抵制逐渐转向吸收。70~80年代,音乐剧的创作热潮重新转向伦敦,英国创造了与美国风格大不相同的音乐剧,出现了一批传世的经典剧目,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尤其是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艾薇塔》《猫》和《歌剧魅影》。与绿洲乐队在电视上初次露面的同一个月里,大西洋酒吧在伦敦开业,迅速成为聚集嬉皮和年轻人的地方。在以后的一年半里,英国涌现出一小股艺术和流行文化。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举办了饱受争议的“COW”展览;丹尼·保尔奉上的《猜火车》及其电影原声震撼了大批人,并在彼岸的美国孕育出一批专门写低俗小说的作家;Verve(活力)、Pulp(浆)等英伦音乐史上重要的乐队开始崭露头角。英伦摇滚成为世界乐迷追捧的潮流,英国也重新回到世界文化的中心地带。

 英国音乐的新篇章

英国音乐的新篇章

如果说全盛时期的英国艺术裹上了贵族骑士精神冷傲优雅的外壳,那么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英伦三岛的艺术仿佛又蒙上了一层没落贵族华丽而颓废的色彩。

与美国音乐的直接热情不同,英国乐手都像是从迷雾森林里走出的猎手,周身萦绕着一层神秘又不可靠近的距离感,用模糊暧昧的中性之美撩拨人心。不管英伦音乐的风向怎样变化,从70年代传承而来的唯美忧郁的气息却一直没有散去,英国人始终沉浸在由冷清颓废的曲风钩织成的音乐迷梦之中。

进入新世纪之后,虽然酷玩乐队高唱着《Yellow》敲开了众多乐迷的心门,又有包括浪子(Libertines)、弗兰茨·费迪南德(Franz Ferdinand)等年轻而尖锐的乐队相继诞生,但却没有一支乐队能如60~90年代的英国音乐所具有的吸引力和想象力,给英国青年文化指明方向。此时,全世界的音乐似乎已经走向同化。

即便如此,这片土地仍然保留着现代音乐生长的根基和多元文化造就的宽容的音乐氛围。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史蒂芬·戴德利曾对媒体表示:“音乐,也许可以算作英国在过去50年中,为这个世界作出的最重大的贡献之一。”确实,不仅是保尔指导的开幕式,在奥运会闭幕式上也将再次强调英国音乐的重要地位,演奏一首长达75分钟的奥运会闭幕曲,名为《英国之声交响曲》,汇聚英国各地和各个时代的特色音乐,跨度从古典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到阿黛尔,徐徐讲述一个“绚烂多彩、趣味盎然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伦敦奥运会的神秘面纱还没有掀开之前,我们只能这样回顾英伦音乐昨日的面容,体味这首盛大的“交响曲”,并且耐心期待它翻开新的篇章。

 奥运在唱响

奥运在唱响

1896年,当古老的希腊乐曲《奥林匹克颂歌》唱响时,音乐便与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以后的奥运盛会上,人们通过奥运歌曲见证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精神诠释。全世界人民通过奥运聚集在一起,没有冲突,没有隔阂,以运动竞技的方式传送着和平与希望。而奥运会的主题歌就是一首首象征着和平与希望的圣歌。

《冲刺》

年份: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演唱者:莱昂纳尔·里奇

这届奥运会的主题曲《冲刺》(《Reach out》)或许是中国观众听到的最早的一首奥运会主题歌了。那年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高亢、深情的歌声中,全世界两亿观众与现场的运动员一起,提前进入了竞技状态。此外,这届奥运会还诞生了一支经典的奥运会主题音乐——由约翰·威廉姆斯创作的《奥林匹克号角》,这支乐曲后来成了诸多运动会的主题音乐和跟运动有关的电视节目的背景音乐,播放率比《冲刺》还要高。

《手拉手》

年份:1988年汉城奥运会

演唱者:Koreana组合

这是历届奥运会中传唱最广的主题曲,其流畅的曲调让人百听不厌,歌词极好地诠释了人与人之间希望消除误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认为它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甚至考虑将它定为奥运会永久会歌。演唱组合Koreana带领18000名演员高唱主题歌《手拉手》更是为开幕式增加了一种磅礴的气势。

《登峰造极》

年份: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演唱者:格罗利娅·伊斯特梵

这首歌旋律激昂,源自简单的民谣风格,创作者认为,简单的就是宏大的。演唱者伊斯特梵在亿万人面前放歌奥运时,没人知道她是靠着植入脊椎的两根8英寸钛棒,才站起来的!她曾经在重大车祸中造成半身瘫痪,但她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最终战胜病魔,重新站在了舞台上,唱出了“如果我能攀登得更高,我要触摸广袤的天空”这一超越生命的最强音。

《海洋》

年份:2004年雅典奥运会

演唱者:比约克

这届奥运主题曲,雅典奥组委决定推陈出新,特意请来了欧美另类天后比约克来演唱,让人耳目一新,成为有史以来最另类的奥运歌曲:整首歌几乎全由人声来演绎、连配器节奏也由人声模仿。与其说是奥运会的主题歌,不如说是对大海、对奥林匹克众神的赞美。比约克用自己天籁般的表演,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雅典奥运会梦回百年的神韵。

英伦音乐的时代话语权

英国,有太多音乐流派的诞生,有太多音乐形式在这里走向巅峰,又有太多活跃于各种风格音乐的音乐家,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流行音乐和摇滚乐让“英国之声”唱响世界。从“披头士”顶着蘑菇头、谈着吉他高唱民谣引起无数少女尖叫开始,“滚石”甩着蓬乱浓密的长发在街头的舞台上咆哮,“性手枪”用《上帝拯救女王》宣告朋克音乐的诞生,其中,最为人熟知的皇后乐队,更是以他们出色的音乐征服了全世界。时光荏苒,曾经光鲜无二的乐队有的老去,有的解散收场,但毋庸置疑,他们早已成为全世界乐迷无法抹去的烙印,代表着英国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灵魂与符号。

“音乐是一种语言”

Q:相对来说,您更喜欢英国哪个时期和哪类风格的音乐?

A:我比较喜欢英国的摇滚乐和流行音乐,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披头士的歌。谈到英国流行音乐必须得从披头士谈起。披头士的音乐既有美国式的狂放,也具有英国式的唯美。从披头士开始,英国流行音乐才真正可以和美国流行乐抗衡。当年,披头士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我觉得当然有商业的原因,但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使英国流行音乐文化在世界上找到了位置。在60年代以后的英国乐队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披头士的影子。

李罡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院长,北京现代音乐艺术团、北京青年爵士乐团团长、艺术总监。

Q:在您看来,英国的音乐在世界音乐圈内,有着怎样的地位?

A:从流行音乐角度看,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流行音乐国。众所周知,美国是流行音乐的发源地,但是世界上有很多音乐风格却是从英国发展起来的。比如艺术摇滚,就是在英国发展起来的(披头士是最早尝试艺术摇滚的乐队,还有忧郁布鲁斯乐队、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等艺术摇滚的代表乐队)。再如,“重金属”也是从英国开始发展起来的,最早的重金属乐队就是来自英国的齐柏林飞船乐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吉他手,就是“齐柏林飞船”的核心人物吉米·佩吉。70年代,西方盛行的“朋克”也是从英国发展起来的。所以说,英国流行音乐在世界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到今天,英国音乐仍非常受欢迎。

Q:很多人认为,英国音乐一直保留着现代音乐生长的根基和多元文化造就的宽容的音乐氛围。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A:当然认同。英国文化是一种非常包容的文化,这跟英国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英国曾是世界上殖民地最多的国家,这使得它在文化上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曾经的殖民文化也对英国音乐产生很大的影响。

举一个“雷鬼音乐”(Reggae)的例子。它本来是牙买加的民间音乐,后来受美国节奏布鲁斯影响发展起来。牙买加曾是英国殖民地,宣布独立后,加盟英联邦。这使得牙买加的音乐家在英国找到了很大的发展平台,并通过在英国的发展,把这种音乐传向世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流行音乐形式。

披头士乐队更是多元文化包容产物的最大受益者。1956~1962年间,他们吸收众多流行音乐的要素,包括蓝调、节奏蓝调、摇滚,以及查克·贝里、猫王、比尔·哈利等人的音乐风格,发展成一种独特的音乐形态。

Q:奥运会的开闭幕式,诞生了许多经典的奥运歌曲。那么,您觉得音乐与奥运有着怎样的关系?

A:每届奥运会的主题歌曲,都会表达一个相应的主题,有的表达奥运的人文关怀,有的希望世界充满爱,也有的宣扬和平、平等。在我看来,音乐就是一种语言,尽管每届奥运会歌曲表达的理念不同,但表达了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就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所唱,同在地球村的我们,永远是一家。

Q:现今中国流行音乐的一些形式,是否也受到英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A:这是肯定的。英式摇滚在中国非常受欢迎。比如许巍的音乐,就是当下中国音乐受英式摇滚影响最典型的例子。至于原因,我觉得,这跟英式摇滚旋律的唯美性有很大关系。美式摇滚可能跟美国人的性格有关,比较张扬、比较狂放。相比之下,“英式”比“美式”摇滚乐更注重旋律性和内敛性,所以英式摇滚更受中国人喜欢。

 甲壳虫乐队在60年代带着他们的英式唱腔席卷全球,美国人惊恐地将这一风潮称为“英伦入侵”。

甲壳虫乐队在60年代带着他们的英式唱腔席卷全球,美国人惊恐地将这一风潮称为“英伦入侵”。

经典英伦乐队

皇后乐队(Queen)

2007年,BBC宣布,经2万多名听众投票选举,皇后乐队当选为“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乐队”。确实,很少有乐队能象“皇后”那样彻底地体现70年代世界摇滚舞台的丰富多彩。这个来自英国的乐队致力于发掘华丽和夸张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一种带有浓厚歌剧色彩的摇滚乐形式,主唱性感而如同唱诗班的嗓音、层层铺垫的键盘和绚烂花哨的吉他solo是他们的标志。皇后乐队的音乐影响深远,在20年来的几代硬摇滚、重金属乐队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代表作: 《Sheer Heart Attack》《A Night At The Opera》《Greatest Hits》等

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

乐队从1962年年底开始在伦敦的Marquee Club表演,自此开始了不凡的音乐生涯。早期的The Rolling Stones作品走的是民谣和节奏&布鲁斯路线。1965年,“滚石”发表的第一首上榜歌曲《满足》(Satisfaction)奠定了乐队的基本音乐风格。不仅如此,这首名作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取得了很大的反响,它引导了摇滚乐的创作演变为具有社会意义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随后发行的几张专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成为摇滚史上的经典杰作。

代表作:《Begger's Banquet》《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It's All Over Now》《Let It Bleed》等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

毫无疑问,它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和最为成功的乐队。披头士乐队对于世界范围内摇滚乐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影响了自60年代以后数代摇滚乐队的音乐和思想,直接影响了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尤其是这一时期对于美国流行音乐的冲击,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音乐的根基,颠覆了“猫王”王朝,影响了此后美国本土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乐队中四位音乐家,特别是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对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后辈摇滚歌手及音乐创作者们的影响持续至今。

代表作: 《Please Please Me》《Rubber Soul》《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等

绿洲乐队(Oasis)

这个来自曼彻斯特的演唱组沿袭了“Stones” 和“the Who” 的粗糙灰暗形象,融合了“Beatles”的曲调,并带有明显的英国抒情色彩的主题。他们将这一切用吉他的吼叫声串连起来。虽几经人员上的波折,但谁也无法否认绿洲乐队在英国摇滚乐坛和歌迷心中的地位,一度成为英国最受欢迎和最受评论家承认的乐队之一。他们在将英国的Guitar-Pop 推向顶峰的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尤其是在1996年后,Oasis 热成了世界现象,凭借单曲《Wonderwall》和《Morning Glory》,登上了欧洲和亚洲的 Top 10。此外,绿洲乐队亦三度获格莱美奖提名。

代表作: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Be Here Now》等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