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就我个人而言,在看到汪峰这张新专辑《生无所求》的宣传文案时,不禁觉得过于沉重了。不过,有供给就代表有需求,那些可以想象的、无法想象的生存之艰难,生活之荒诞,汪峰十有八九都想到了,所以才会有了这样一张满满当当、用了双CD、26首歌来呈现他的感悟和诉求的专辑出现。生无所求,我们面对着面前这个瞬息万变却又无能为力的时代,也许真的能活着就是幸福了;可是,若还想求到一些很简单的结果,便也满足了,那么,当我们在听汪峰《生无所求》时,我们在听什么呢?
1. 求安慰
卑劣地想,只要我们看到还有人过得比我们差那么一些,生活稍微不如意一些,我们便还是会庆幸自身生存状态的得过且过。《大桥上》揭开了公众意识中的疮疤,作为旁观者,我们自是悲愤、惋惜,但也略感安慰甚至庆幸我们不是事发当事人;《雨天的回忆》,汪峰难忘的是“1989年的夏夜,还有1999年狂欢的人群”,痛苦的记忆和无心的狂欢总是令亲身经历的人切实难忘,并且时时想起都触目惊心的。
比起这些在心灵上留下深深创伤的少数人,我们大多数应该能在这些人的身上找到一些些安慰。
2. 求良心
当一个人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话语重量的时候,反而表达意见的勇气和表达内容会打折扣,因为害怕,怕会失去面前的话语权,和通过这样话语权所带来的名利,汪峰反之。
《多么完美的生活》《恩赐之地》《抵押灵魂》这几首歌,无不是汪峰在拥有了财富、权利、地位、话语权之后的反思与讽刺,在物质丰富和精神丰富之间,总难两全,完美并不存在,所谓“恩赐”也不过是我们一降再降对生活、甚至是对生存要求之后的妥协结果。或者,汪峰欲要告诉我们的,是保有良心便不会被丢弃的生存希望吧。
3. 求真诚
李宗盛曾抛出过“听众是猪”的论点,认为音乐创作人喂给听众什么,他们的音乐审美就会长成什么样子。若歌坛的食物链果真如此,那么汪峰和贾轶男、李爱等音乐人的联手合作,显然是希望能把有营养的音乐食物献给乐迷们的。麻木的大环境生存状态,却没有麻木了汪峰等人敏感的神经,从第一波曝光的《存在》,到专辑依然积极奔向前的《上千个黎明》《让我们在一起》《有些事我们永远无法左右》,都渗透进了创作者、歌者在生活中细腻的感知和真诚的表达。在一众无痛感的橡皮人世俗环境中,掏心窝子跟你表达出的音乐当然亮眼。
4. 求希望
而我们各种层面上的需求、要求和欲求,都是源自我们不满足的内心,有需求就注定了还有盼望、还有希冀。之所以汪峰大无畏地创作出《生无所求》这样一张专辑,显然是在美好地希望着我们所面对的将来,而未来,会好吗?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