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力文在黄龙洞广场自然风光演出中
他的音乐精致、纯正、原汁原味,很容易被辨识。
他用美国乡村民谣,简单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歌词,唱出自己在中国的故事。
他被人们称作音乐鬼才,却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大胡子”和“大叔”。
一顶牛仔帽,一脸络腮胡,一把吉他,是他的标志,他便是对张家界情有独钟的现代乡村音乐之父——马克力文。
今年,是马克力文第二次参加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也是他第四次到访张家界。聊起如何与张家界结缘,马克力文把回忆追溯到2009年5月,他第一次参加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还在当年的国际乡村音乐节上获得了特别奖。谈起今年再次受邀参加音乐节活动,他毫不吝啬地翘起了大拇指,“参加的乐队更多、气氛更浓、场面更大!”
“张家界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人们十分友好,每次来到张家界,我都觉得像是回家了一样。”马克力文说出了他对张家界情有独钟的原因。为此,他还专门创作了一首歌——《张家界——天堂与乐园之间》。
“张家界是全世界共同分享的财富,是所有音乐家的梦境,他们唱歌跳舞尽情欣赏美景,张家界就是介于天堂与乐园之间的地方……”马克力文将对张家界的喜爱之情全部融入在了这首歌里,“我的家人都在美国,没有机会来观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了让他们和许多没有机会来张家界的人都能感受到张家界的魅力,所以我创作了这首歌。”
马克力文的音乐致力于返璞归真,渴望摆脱已经形成的好莱坞式的华彩和雕饰,回归到艺术性和音乐性。他每一次来张家界,都渴望在大自然里找寻新的灵感,获得音乐上的突破,这也是他如此中意张家界美景的原因,“张家界风景独特,在中国被很多人熟知,但张家界值得更多外国游客的关注,除了继续策划大规模的国际营销活动外,期望我的歌曲也能有所帮助。”
这位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虽已在中国呆了6年,却是个不会说中国话的“中国通”。说到这里,这位大胡子的“中国通”有些不好意思,“我平常太忙了,要教书、唱歌、给杂志写文章,没有空余时间来学习中国话,但我真的非常喜欢汉语。虽然我不懂得说汉语,但我总能找到合适的与人交流的方式,有时是音乐,有时大家在互相尝试中也能搭起新的沟通桥梁。比如,我知道你们张家界有哭嫁的习俗,这个是我的学生告诉我的。”
“希望在2013年,我还能站在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的舞台上。”“张家界是大自然的奇迹,这里的美景和乡村音乐互相交融。如果有时间,我会为张家界创作更多的歌曲。”马克力文的言谈之中,不时总会流露出对张家界的赞美和依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