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 Curtis(伊安·柯蒂斯)
Joy divison成立于1978年底,加盟Factory唱片公司后的曼彻斯特乐队Joy Division来到伦敦发展。Ian Curtis(伊安·柯蒂斯)刚到伦敦时他的癫痫病就开始发作,因此Joy Division的音乐从一开始就带点病态色彩。虽说乐队的发展之路颇为顺利,但Ian Curtis与生俱来的悲剧宿命正是以成功为起点,将一连串痛苦的脚印铺向毁灭的终结。
Ian和妻子Deborah相识于1972年,婚后于1979年生下第一个女儿Natalie。此后,Ian的性格变得越发孤僻,甚至有点难以理喻,他不准妻子去看他的演出,甚至规定乐队成员的妻子或女友都不准去看乐队的演出。伴随着日益加重的癫痫病症,他的自毁倾向也开始出现。
1979年底,Joy Division欧洲巡演时Ian在布鲁塞尔结识了一位名叫Annik Honori的女孩,两人开始交往。乐队巡演结束后,Ian将Annik带回了伦敦,他与妻子Deborah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在1980年3月,Ian离家与Annik同居。但是,与其说Ian选择了爱,不如说他为自己的精神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从此他更感到生活是如此的糟糕,生命是如此的可悲。
他开始寻求永远的解脱。1980年4月7日,Ian回到曼彻斯特家中,写了封遗书后吞下了大量安眠药自杀,随即被妻子Deborah发现,送医院抢救后保住了性命。 随后乐队又开始了一连串繁忙的演出。那时Ian总是穿着雨衣在台上演唱,表演时经常伴着癫痫病的发作跳出一种奇怪的舞步,台下观众不知情,纷纷开始模仿他奇怪的举止,一时间,穿雨衣跳怪舞竟风靡英伦各地。
那段时期,Joy Division的名声越来越大,但Ian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糟,癫痫发作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每次倒下后队员们总是担心他再也醒不过来。1980年4月,Deborah提出和Ian离婚。此后,Ian的性格变得更加怪异无常,时而兴高采烈、神采飞扬,时而阴沉沮丧,沉默寡言。
1980年5月17日,Ian在家看一部描述德国音乐家去美国发展,最后因为与当地人格格不入而自杀身亡的故事片《Stroscek》。当晚,他不停地播放着Iggy Pop的The idol。5月18日,Ian写了一封给Deborah的遗书后在厨房上吊自尽。终年23岁。 立于1977年英国曼彻斯特的Joy Division,直到1980年主唱Ian Curtis自杀身亡,只发行了2张严格意义上的录音室专辑,却被认为是同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英国乐队(《Melody Maker》)。他们不仅是后朋克运动的先锋乐队之一,其影响力甚至贯穿至整个八、九十年代的歌特浪潮即所谓后现代时期(post-modern era)音乐。
Joy Division的音乐中同时能感受到Doors般经典摇滚和Brian Eno那种氛围音乐的影子,而主唱Ian Curtis的也有Jim Morrison似的诗人气质,他们的音乐中的悲剧意识很大程度来源于Ian Curtis的个人悲剧——无法摆脱的癫痫病的折磨以及陷入感情纠葛不能自拔。和同样经受癫痫病折磨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Ian Curtis的作品中总带有一种近乎绝望的自我毁灭的力量,充满了对现实对希望的质问和怀疑。Ian Curtis在他的音乐中试图跨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最终却以自毁的方式来摆脱精神世界的重负,那时他年仅2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