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安迪-沃霍尔自己的说法,他和文学家杜鲁门-卡波蒂秘密订婚十年,每日一封鱼雁频传,相互以裸照为信物。他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处不在的偶像,他对性取向毫不掩饰、招摇过市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
或许我们应该感谢安迪-沃霍尔,正因为1960年代席卷一时的波普运动,同性恋成为一种身份标示,连同披头士、滚石音乐、招贴艺术和吸毒场面,作为青年亚文化和地下文化的表现,获得了某种生存权利:波普成为了年轻一代追求新艺术和新生活、反抗艺术权威与社会规范、进入艺术市场的方式。
另一方面,在形形色色的现代艺术展、前卫展和双年展上,却到处都是安迪-沃霍尔丝网印刷的四色头像年复一年复制着对安迪-沃霍尔的致敬;几个小时、缓慢的、时间停滞般的电影风格仿佛是安迪-沃霍尔《帝国大厦》风格的回声;还有更多依靠社会出镜率一夜成社会名流者在努力实践着安迪-沃霍尔的生活哲学。他的一句名言被反复引用:“在未来社会,15分钟内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
安迪-沃霍尔曾说:“人生下来就像被绑架,然后被卖去当奴隶。”
美国现代通俗艺术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1967年女同性恋者维米莉-苏莲娜刺杀沃霍尔。沃霍尔遇刺后一直没有康复,1987年死于外科手术。维米莉被判3年徒刑,她声称沃霍尔过多压制了她的生活。她曾经被沃霍尔拒绝发表的作品《泡沫声明》此后多次再版,成为女权主义经典作品。此次刺杀事件被看作是对男权社会所谓最前卫观念的一次冲击与反抗,一次边缘面对主流的毁灭与自毁――看来,边缘并不永是边缘。
安迪-沃霍尔作品的内容与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和名人崇拜紧密相连,是针对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的产物。沃霍尔的作品,由于选用题材和创作内容的广泛,体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机器生产式的复制。
沃霍尔擅长绘画、印刷、摄影之间的跨越使用,不断利用传媒而重复传媒。沃霍尔用独到的表达方式诠释了当时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背景下,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和审美趣味。
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通过广泛的艺术探索改变了世人评价世界、生活和艺术的方式,并以此证明生活和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艺术不再是少数人享用,而属于普通大众,它逐渐以新方式从为权贵服务转向为民众服务的民主进程。可以说,波普艺术的开拓和革新,对现当代艺术的多样化和互融性,起了最为积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