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师——石齐先生的绘画艺术

时间:2014-04-14 17:43:14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

李柏默

当今画坛,石齐先生无疑是当代最具社会影响的著名国画艺术家。石齐艺术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乃至人类艺术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正日渐为世人所认识,它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将传统中国画以表意为主的心境语言,创造性地转化为视觉效果,并成功地实现了中国画由传统到现代的语言革命。这种中国画视觉语言的创造,将人类的现代艺术从西方的纯视觉效果为主导的潮流,推向了以中国艺术为主导的“大视觉效果”的发展方向,并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石齐的艺术,在中国画的中西结合、传统向现代演变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垒垒基石—深厚的传统积淀

石齐先生改革创造出中国画的现代形态,并非无源之水,凭空捏造,也不是机械地照搬西方,他走的是一条中国本土化的道路,有着中国画传统的深厚功底和娴熟的表现技法。他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磨和苦苦探索,立足于中国画语言本位的坚实地基上,对中国画进行笔墨改组,成功地把传统国画盛唐时期的“色墨同步”作为实践的依据,将它演进为现代意义的“色墨一体”。色墨关系的这一中国画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标志着中西两大绘画语言在现代意义上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一致。他早在70年代已闻名全国,1972年创作的如《养鸡图》等一系列新颖的主题性作品在人们心目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其中反映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题材的作品,如《泼水节》、《风雪大别山》、《活到老学到老》等尤其突出。内容多为表现现实生活,情节性强,重视绘画的社会责任,反映强烈,给当时沉闷的中国画坛带来勃勃生机,深得社会的普遍赞誉。当时,李可染先生高兴地说:“我头一回看你的画,感到惊人的好”;刘海粟先生看了他几十幅作品,也不禁拍案叫好:“你的画,好!很有气魄,和我是一路”。李苦禅、黄胄、石鲁、陆俨少、蒋兆和等人也无不交口称赞。这一时期,石齐新颖的水墨淋漓的气势博大的水墨画风,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深得社会的普遍赞扬,名噪一时,人们热情地称赞“70 年代是石齐的时代”,“色墨统一的大师”。这一时期的作品,虽以传统笔墨为基调, 但也颇具新意,作品构图之奇特,人物之众多,造型之生动,笔墨之奔放,璀璨夺目,独领一时,创新的意识已初露端倪。


二、蜕变出崭新的现代画风—三象融合

“笔墨当随时代”,“一代有一代之笔墨”。那么,什么是当代之笔墨呢?进入80 年代,石齐先生在丰富的创作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盛唐以后的中国画,由于中国精神和现实社会的由盛而衰,文人理想的丧失和精神生活的消极颓废,色彩渐渐退出了中国画的画面,中国画变成了士大夫阶级层玩味的产物。在艺术表现上画面只剩下以墨为主的单面体,表现的内容退守为文人心境中的玄虚抽象世界。尽管言深诣远,但渐渐弱化了绘画本身的视觉效果。于是,石齐先生不满足已有的成就,毅然放弃原已被社会认可的“石齐画风”,站在时代性、人民性、通俗性的立场上,全方位继承中国画的精髓和吸收全人类艺术最新成果,走入一条艰辛的变革道路。其间,他饱受了变革中的痛苦以及外界的非议,但他坚定不移地按既定目标探索前进,有见地的提出中国画的多面体和一切绘画的三象(具象、抽象、印象)并举的主张,创造出一种视觉整体多元构成的艺术表现方法,使中国画从空间意的创造、“心境”的内视效果,转化为时间性的、整体的、多样的、变化的外视效果。再现了当代人在各种视觉状态下的属性,是视觉的运动状态得到了整体的真实的把握,并在瞬间中有机统一起来。尤其重要的是,开辟了人类各种艺术大融合的成功道路,对目前现代艺术在不断分类分流派,互为排斥的潮流下,绘画艺术面临瓦解的局面提供了反拨的范例和有益的启示。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又创作了如《霸王别姬》、《辉光无限》、《独尊图》、《钟馗嫁妹》、《孔雀》等一大批三象揉融一体的扛鼎之作,其激情漾溢,气宇轩昂的气魄,令人折服。在内容上,除现实生活题材外,增大了历史与民间传说题材,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形式技法上,以传统为基础,大量尝试多种现代手法的运用,诸如现代构成、色彩、光感、装饰化、工写结合等等,对促进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起着不可忽视的领军作用。


三、锲而不舍、强化独创性—进入理想的自由王国

90 年代以后到新世纪之初,石齐作品内容更加广泛:现实、历史、自然、社会、文化、宗教等等,跨越时空、融贯中西。情节性有所减弱,强调情绪的表达,文化、音乐的渗透,重欣赏性,表现手法更加多样,中西并用,古今兼容,举凡点线、块面、色彩、黑白等等绘画要素交融交汇,不拘一格,随意调配驱使,画面效果随心所欲,有造境之画,有写境之画,然“所造之境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邻于理想”,虚拟与写实融为一体,具象、抽象、印象融为一体。他始终坚持传统中国画的绘画性装饰意向,从题材到手法,都趋向更加自由,更加随意,如《罗汉宫》、《朝圣》、《丽人行》、《女娲补天》等等,他真正认识到,绘画是要以强烈的个性,抒发自己独特的感觉、情感,而非亦步亦趋的自然记录。在石齐的语言世界中遨游,我们既可以领略到中国画笔墨变化的神奇,亦可观赏到光色交融的巨大魅力,既能在线条诡奇的变幻中体味传统的遗韵,又能在大墨色的冲撞中感受表现主义的力量。石齐所追求的,是通过对人性之美好的描绘和对个性的弘扬,来体现现代人的人文关怀意识,其境界博大而热烈。因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石齐已成功创造出中国画的一种大视觉的现代状态。

石齐先生不仅是绘画大师,同时在创作实践中还独步古今,确立了自己完整的绘画思想和理论体系。在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上,他提出了要“拉着祖宗往前走”的口号,在思想原则上,他提出了绘画要表现时代性、人民性、通俗性、国际性的纲领。石齐提出,要树立“拉开中西绘画的距离”的两极对抗意识;创作现代中国画要有和传统文化的磨合意识,这两点是中国画生存的根本问题,横向与西方艺术比肩,学习借鉴,但不能以西化中;纵向,对中国传统文化要继承、发扬、发展。在画幅中,中西结合的关系构成,他归纳为传统元素占60%,开放元素占40%,这种比例关系奠定了“大视觉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创作中,他认为磨合包括诸多方面:思维与观念磨合,技法与形式磨合,色墨与书法磨合,诗与歌的磨合等等。这种纵向地不断地全方位地和传统文化的磨合,才会使中国画的创作不变味,才是流之有源、末之有本。他认为,否定自我、否定传统的提法和作法,会将中国画引入歧途。石齐说,磨合中,要把握恰当的切入点。在内容上,他注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面:中国历史,现代精英,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中国人的情感,形式技法上的磨合则更为细致研究,无论用具象、抽象、印象哪种手法,或三象并用之,以及各种现代形式造型因素,点线面、色、光等,均与传统文化因素磨合,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味道,中国精神的现代中国画来,要作到四个第一:笔墨第一、风格第一、品味性第一、时代性第一,使中国画真正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使中国画闪耀永恒之光茫。石齐艺术的三象融合,强烈地、前所未有地实现了绘画的“大视觉效果”。 使中国画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中国文人阶层走向全球性的人民大众。形成了叱咤国际画坛的石齐画风,提出了标志中国画全面走向现代的“大视觉中国画”理念,使人看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曙光,其艺术的流向将从正与邪无休止的矛盾冲撞中体现出来,我敢断言:无与伦比的石齐艺术的威慑力,对中国美术起了前瞻性的作用,必将使中国画的发展走向辉煌。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