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发展到当代,迫切地需要提倡既继承传统又重在创新的的书法精神。我觉得,杨炳延先生身上就很突出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对书法创作、创新的文化要求。炳延先生自幼寄意于书法领域,从幼年开始直到现在,经历很长的综合学习和实践的阶段,对中国书法的传统在理论认识、感性培养以及实践经历几个方面的理解综合全面。所以,从他的书法风格、形态以及对他对书法的理解中,我觉得他具备我们今天特别看重的在讲艺术创作时候,特别提倡的综合基础和全面修养。
学者型的书法修养和书法实践构成是进行书法创作的重要因素。在炳延先生身上,这种从事学术和书法创作的艺术特质,就很突出、明显。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书坛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书坛就像整个中国的文化艺术一样,面临着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来自经济生活的转型,在这种状况下,书法家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一部分书法家通过变革、变化,艺术创作的走向更加开阔,但有的书法家变来变去丢掉了自我。在这个时候,变革和变化的结果是否理想,最重要的是要看一位书法家是不是有坚定的书法理想,特别是坚定的学术方向。炳延先生,由于他对传统理解很深厚,所以他始终知道如何把传统的精华变为自己书法修养的基础。他在创作上广收博取,而且又非常注重把自我性情、自我经历、自我体验,这些方面进行充分发挥,也就是讲,他由全面修养的支撑来突出个人创造、个性创造。
炳延先生还具备有当代中国的其他书家可能比较少有的一种能力。因为他比较长时间从事管理工作,特别是我们文化领域的管理工作。他在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比较善于宏观来看待我们今天社会发展,文化发展,艺术发展。他站在比较高的立点上,形成比较能够从全局性角度来分析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这是一般职业书法家可能不太具备的。所以,有时候我看他的作品,我觉得他是把自己的综合学养、书法风格语言研究的经验以及他的整体综合能力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再现出来。他书法作品通过对整体的布局、书写的率性很好的把理性的和感性的因素巧妙的结合起来。我还有一个突出的感受,我觉得,这些年他的书法有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一方面,个性风格依然非常鲜明;另一方面,书写形式更加多样、书写内容更加活泼,这构成他既丰富又鲜明的书法世界。当然,这与他很多年来非常注重联系当代书坛的各个方面分不开,他受到欧阳中石先生长期的指导和关心,我觉得在他身上,很好的传承中国书法继续发展的正典精神,很正的自学道路。
最近我有一个直接的感受。2009年中国政府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大规模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在此艺术节中有一个重要的展览项目——“再序兰亭—中国书法大展”,这个展览展示了中国书法将近两千多年来也就是王羲之《兰亭序》创作以后的书法历史的流变。其中,我们特别约请杨炳延先生的一副新作,也可以说是一幅大作参加展览,可以说在有限的当代作品里面这一幅作品是很突出的:一是作品尺幅,二是书写内容,三是他在整个书写过程中非常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率性的书写风格,可以说发挥的淋漓精致。在我们书法的国际交流中起到很好很有效的作用。可以让人们看到中国当代书家如何传承传统,注重创新,形成书法不断繁荣的时代气象。
(范迪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