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呐喊 笔墨当歌——解析画家石虎的艺术人生

时间:2013-08-15 14:42:16 | 来源:艺术中国

师法大道自然

流火七月,北京的文化界将会因石虎举办新生命画展而感动。中国文化的崛起,本就应该依靠传统文化的文心、文脉与道性。

石虎对即将展出的主题画《红实图》作此解释:叫“红实图”实属巧合,这幅画是为红十字会画的。红十字会的精神是人道主义,而我这个“红实”有点革命人道主义——红色的果实,是解放或拯救受苦难的人。

这副画布满了近代以来国人的奋斗与抗争,包括文脉的一些曲折和革命运动的气息。不是画具体的哪一个运动,而是画了很多人物,包括很多军人,士兵,还有很多农民,还有推自行车的,跳芭蕾的,还有延安的窑洞……全都囊括在其中。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在于:一副2.8X6.6米的画,那样复杂的内容,统统用线条来表现。它的难度就在于没有任何渲染、衬托和层次这种复杂的构建,就只有线条,线条本身就出层次,出意境,出境界,这在美术史都是很少见的画法。它的无限重叠构成了它的基石。

通过此例可窥见石虎绘画艺术的一斑。就绘画本身而言,石虎对在宣纸上绘画技巧的开拓,贡献极大。比如说重彩画,在石虎之前中国花坛的重彩画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纸和色彩的辉煌问题没有解决,而石虎的绘画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色彩上,石虎用3个字概括色彩的学问,即“密有机”。“密”指“密度”,色彩的密度概念就是指单位色彩当中色彩强烈的饱和度。这种饱和是对中国画很重要的奉献,因为原来的宣纸上不会有这样的密度。“机”是指机理,就是说一看色彩本身里面要有空气,要有呼吸,这种呼吸就是机理。就是说色彩里面透着的有白、有点、有线,有很多表现形式,观者赏之,丰富无比,玩味无尽。

再如在线条的画法上,也是独成一家。石虎如此论述:“线条本身也包括很多种,一种是立足传统的轮廓线条,这不是石虎所创造,但是从轮廓线条中解放出来,从传统东方的事物的轮廓式的线条,进入到绘画方式的构成性的线条,也就是西方构成主义的东西,再从西方构成主义进入到中国象理论的线条,无中生有的线条,就变成了又一个台阶。然后用‘象’的理论来产生无中生有的线条。脸上没有的线条可以画,背景没有的线条也可以画。有的可以不画线条,将其空置起来,所以有变成无,无变成有,进入到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因而在这个意义上讲,石虎开辟了一代绘画新风。

除此之外,在绘画上石虎第一次将“象”的理论应用到绘画上,使绘画的表现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似”与“不似”,而是从理性上给予绘画以“象”的概念。“似”与“不似”大体上可以说是变形,进入到“象”则不同,那是“有”和“无”之间的连接,就是给予所表现的事物一种完满的观照;不仅是具象,同时具象之外还有象,亦即是石虎所言的“心象”,同时心象本身还能漫延,可以扩散为完全虚无的东西。由具象、具体事物的轮廓,漫延到具体事物之外的种种表现,由此物及彼物,由有到无之间表现了无限的塑造。中国画的这种努力与拓展始于石虎。

在石虎的思维力,绘画的形式即像弹钢琴的键,又像是把光谱和在一起。线条也好、色彩也罢,在石虎的眼里其实是多体系的创造,他的画既是多体系的创造物。如此,石虎既解决了宣纸和色彩、线条的制作关系问题,也因“象”的理念的植入而完成了绘画理念上的创新。石虎的艺术创新使中国的宣纸获得了新生,表现力开始向无尽的方向扩展开去,从而真正地解放了中国画的生产力。对石虎个人的绘画艺术而言,就是使其绘画内涵扩展到纵深,自然溶于“大道”中。

岁月流逝,在流逝的岁月里石虎拾起留下的点点印痕,再用“道”将其串起,在起点与终点链接的瞬间,蓦然发现,他的世界原来如此广博,如此的精深。石虎为此行走了60余载、印证了60余载。在行走与思索的过程中,石虎在向整个世界昭示着:中华文化存于大道之中,大道自然。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水底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我总试图以冰山原则写作,凡是你所知道的东西,都能删去;删去的是水底看不见的部分,是足以强化你的冰山。”用八分之一表现八分之七的含量,以八分之七作为八分之一的坚实基础,这是文坛硬汉海明威写作的“冰山原则”,也是海明威对自己所有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美学要求;石虎用伟大的母体文化作为其创作作品的“八分之七”基数,有这样博大的“八分之七”托着他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所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画作怎能不惊世骇俗?海明威,以“冰山原则”创作出的文学巨作漂洋过海,誉满全球,石虎用自然之“大道”创作出的画作扬名域外。两个国度,两个时空,一样的硬汉。只不过曾经为人类留下巨大精神财富的海明威如今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创作劲头正浓的石虎却依然籍笔墨与智慧追寻着艺术的真谛,向人们传递着伟大的、东方的、龙的后裔的真诚与博爱。

行走在“大道”中的石虎一面用自己的生存状态来阐述着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一面带着他的艺术理念、唯美的情节、神觉与字思维,走出所谓的艺术圣殿,走进生活,走进大众,与大众对话,再在对话中寻找差距,以期日臻完善自己对生命的观照与体验,对艺术的感悟与传承,对中华文化的解析与诠释。艺术的基础是智慧,而美却需要大众的认可和肯定,美的界限无限,内涵更深不可测。走出来总比躲在“蚕茧”里自娱自乐的好,正如林风眠所言:“中国以往的历史自有她光荣伟大的一页,创造的丝曾织就了古代的艺术斑斓的痕迹。但过去的是过去了,时间不留情地把我们拖到了现代,要希望在已死的蚕里抽出新鲜的丝已是不可能,已经为时代腐坏了的旧锦也不必再去留恋,我们只有鼓起勇气负起责任,培植我们的新蚕,养育我们的新蚕,使将来抽出来的新丝,织成时代上更灿烂更有光泽的新篇幅,这是我们应有的希望!”时代在呼唤着真诚的艺术,艺术家理应像石虎一样,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挥毫呐喊,笔墨当歌。

石虎《天黄沉鱼》 布面油画 69x61 2001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