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容宛在 道范长存——恩师陈大羽先生逝世十周年祭

时间:2012-03-08 14:31:42 |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陈大羽>相关报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幸在恩师陈大羽先生身边全面功习书画印,数年间,朝夕陪伴在老人家案旁。他卓越的艺术,高尚的人格,崇高的精神,金石般的教诲,历历在目,无时不在激励着我。

立志如山 行道如水

老师治学严谨,澄怀高远,与人为善。1984年冬,老师看了我的画指出:“学习大写意花鸟画,必须以终身之精力投入进去,否则不要学矣!因它不能速成”。老师要我立定志向,矢志不渝。山石坚而不可摧,水流曲而达大海。

他既倡导学生应有“跛鳖千里”的精神,更喜欢学生有“举一反三”的悟性。他曾给我讲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家长,给二个碗让孩子打酱油和醋。对孩子说:一个碗打酱油,一个碗打醋。孩子拿着两碗,边走边念叨,一个碗打酱油,一个碗打醋。到店门口,他弄不清哪个碗打酱油,哪个碗打醋了,无奈回家又去问家长。1988年我在家通过写生,创作山芋、洋槐树花、楝枣等画。这些东西未见老师画过,但我用老师画藤萝的笔法去表现刚从土里刨出来带着藤和叶的山芋;用双勾藤花的画法画槐树花,老树苍翠,槐吐幽香。老师看了十分高兴,随之提笔品题:”乡土本色,岂敢忘乎。梅林弟此帧有新意”。

老师要求我多读书,多看名作,多看大展,多体察自然。多写生,要弄清物象的结构,不要硬搬,要练眼、练手、练心。通过取舍,心领神会,印在脑子里,悟在心中,感自然造化,悟物象精神,运乎一心。广览历代名作,博取众家之长,立自已的面貌。遇有展览,老师鼓励我大胆创作,不必考虑选上选不上,关键要认真投入。送稿批改,多次通不过,反反复复,直到截稿前一日,他择其一张,可见老师用心良苦。一次展览征稿,我自巳选了三幅请教老师,他问我用哪幅,并说“自已要有主见,要自信,没有自信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我白天在老师身边,帮老师磨墨理纸,整理资料,晚上回校画画,经常到深夜。每次把作业送给老师批改,老人家张张细看,指出应注意的地方,有时提笔做示范给我看。他见我进步快,特意写“人嫌苦瓜苦,我爱苦瓜甘。甘苦随君择,不苦那来甜。梅林弟笃志绘,日有进境,贻此以励”。条幅赠我,鼓励我不断努力。老师说:“人有惰性,易自满,当注意”。老师曾题过:扑满扑满,不扑不满,满亦不扑 。

胸怀旷达提携后人

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恩师却认为:百年树木,千年树人。树木作栋梁,树人留青史”。可见老师十分重视育人,老人执教半个多世纪,桃李海内外。台湾著名老画家陈丹诚先生只比恩师小几岁,赴台前曾问道于老师,当时老师热心指点,从此,丹诚先生执弟子礼,不忘师恩。甘肃画家王恭曾在学校进修过,回去后,一直身体不好,但仍坚持作画,每年都背成捆习作来请教,老人家对王恭特别关爱,每次来宁,不管如何忙,放下一切,为王恭批改作品,王恭总是满意而归。

我在老师身边数载,老师携我游艺金陵,南下福建,北上青岛,同吃同住,老师之为人,从艺之道,永铭于座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福建宁化县为扬州八怪画家黄慎塑像,邀请老师去揭幕。老师为了给学生创造一次见世面的机会,带李罗、陈显铭、徐利明、黄惇、我等多人随同。宁化方面还邀请了全国各地许多年高、资深的名家、学者。我们去大多青年人,起初东道主对我们并不引为重视。笔会时,年高资深的名家早已坐在登上,趴在案上写字作画。老师唯恐我们劫阵,一旁鼓劲:“他们画了,我们也来动笔呀”,并带头开笔。师兄姐弟们也个个站立案旁挥毫泼墨,书画作品豪迈雄劲,淋漓酣畅,全场注意力马上被我们吸引过来,老师对这场现场练兵、考核,尤为满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师应青岛博物馆之邀去办个展,我和师姐李罗、师兄显铭等陪同,老师个展非常成功。我们和老师同案作画,并合作一幅六尺大画,老师题跋赠博物馆纪念。答谢青岛各方面,师兄姐弟几个还画了一些小画,所画作品得到青岛朋友的欢迎和老师好评。结束时,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辛苦费,大家都不肯拿,但老人家的执意高情,只好收下为敬。老师曾多次教导我:“现场作画,固然可培养胆量,考验水平。但容易流于马虎、油滑。特别大写意画,像变魔术似的,一挥一张画出来了,给不懂艺术的人一个错觉,画画太容易了。”

老师总是视我为不经事的孩子,嘱我:“图书馆、新华书店可常去,展览要多看。余时不要乱跑,路上车辆多不安全。”见我经济困难,送我宣纸,赠我毛笔,遇有买画,还极力推荐我。

1988年,我学习将要结束,老师主动考虑我的去处。他对我说:“你原是国家机关行政干部,如回去后,仍回原单位,就白来学习了。我想把你留在南艺美术系办公室,正好李国杰主任退休,你接替他办公室主任的工作,还可以兼代课,这样有利你艺术上的进取”。老人与院有关领导和高教委都谈了,后因故而误。老师想我考他的研究生,知我年龄已超过,感到十分惋惜说:“你出来太迟了”。老人家为我取书斋号曰“迟迟堂”,并篆题赐我。取:《荀子.修身》“迟彼止而待我”,《后汉书.章帝》建初五年诏“朕思迟直上,侧席异闻”。即有希望之意,对我抱有厚望。

老师见我留不了南京,又准备推荐我到淮安师院美术系,但觉得学校不如画院时间多。就决定推荐我到淮安画院从事专业,他亲笔给淮安市委领导写推荐信“……梅林在南艺学习期间,随我全面攻习大写意花鸟画、书法、篆刻、以其质朴好学,进取心强,对传统专注,肯下功夫,作品有新意,有魂力,成绩显著,……”,我进入淮安画院从此走上专业的道路。

虽然我离开了他身边,但仍经常去宁向老师求教,一见面,总是首先检查我带去的作业,看到我的进步,流露出喜悦的面容。但老人家不喜当面夸奖,往往背地里对人称赞我,常有熟人对我说:“大羽先生器重你,说你人品好,肯下功夫,进步快,有希望”。老师逝前,他妹婿在山东大学工作,要我作几张公鸡,当时老人家正在华东饭店带病创作“九十春秋书画展”作品。那天我和家属送画去,他看得很仔细,情绪相当好,拉我坐在他身旁,一一指点,谈了很多,时间很长。我家属生怕他累了,要他休息一会,但他兴致很高,深情地说:“我把我几十年的经验传给了你,希你不失我望!”

在老人家最后的日子,我守候在他病榻前,他还不时地传道于我……。

赵梅林

2011年1月6日于北京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