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山水画家多以桂林山水,特别是漓江风光为题材,其中画得比较早比较多影响大的,应该首称北京中央工艺美院白雪石教授。
他所画的漓江,青翠、明净,一如琉璃世界,充分体现出唐代韩愈所咏:“江作青罗带,山 如碧玉簪”的迷人景色。因为格调清新,语言隽永,为国内外人士所称道。
他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给予初学的人很多帮助,不难看出,作画的第一步是以焦墨干笔,认真细致地去刻划山石、林术的形体结构,画得结实谨严,栩栩如生,讲究笔精墨妙,一丝不苟;第一步是以水色滃染,追求气氛情调。第一步“干画”,第二步在纸面潮润状态下“湿画”。很重视景物在水中的反映,以淡泼渗洇处理倒影,若有若无, 一片空蒙。色调统一和谐,多以淡墨青绿为主,显得清爽雅静。点景所用的房舍、舟楫、人物,甚而鸟兽也全是漓江一带常见的生活景象,使人有亲切之感。
雪石的山水画之所以耳目一新,除了来自生活感受之外,还在于他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青年时期,他是从名师以传统为路径起步的,对两宋几大家以及后来延续几百年之久的‘’北宋山水”,有过很深的涉猎,直到70年代,接连三下桂林经年累月徒步写生之后,画风一变,才逐渐形成今天的格调。“白家漓江”的赞誉,是得来不易的。
艺无止境,一位画家的风格,通常是在不断否定不断寻求中前进变化的。换句话说,自满就是停顿,也是艺术的窒息。最近笔者曾和雪石有过一次促膝之谈,发现这位有如此造诣的画家,艺术上又萌生了新意念。他说:“大艺术上,要永远坚持一些东两,也要不断否定或改正一些东两,不可永远固定在一层阶梯上。”他开始琢磨,认为:传统上所谓的笔精墨妙,不可动摇,而且要精益求精,但现在可以把色和墨的比重关系进行调整,在绿色的基础上,加重墨韵的追求,把单的绿调子,扩大为色墨结合,把原有近乎小青绿的调子丰富庄重起来,改“占典青绿”为“时代青绿”。用笔用墨,凝重沉着之外,追求一点活脱和泼辣,粗细结合,宁拙不巧,宁放不收;再加打破日前题捌的局限、章法的模式,并不断扩大视野,这样攀登一下,是会出现新天地的。至于为了追求形式趣味,完全走抽象的道路,他是坚决不会附从的。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画家,为了实现新的意想,开始避开现实的赞誉,仍像过去一样,仅仅于生活之中,足迹遍海内外,广搜博采,而又孜孜于他的“何须大”画斋里,追求更加灿烂的明天。
白雪石教授并不单画桂林,而且.不只是画山水,花卉、书法都极有功底。这是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的。
他1915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平民家庭,多年来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为人朴实,谦虚谨慎,不尚夸夸,画如其人,人如其画,现为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为艺林同仁所敬重。
(原文出自:《中国画》1987年第1期,总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