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间美术推上大雅之堂的人

时间:2011-03-22 08:41:54 | 来源:《装饰》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梁任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张仃先生并不宽敞的画室,四壁粉墙,墨香宜人,朴素至极。先生的画案前,置一北方乡间常见的桑柳木大圈椅,体量恢宏,很有气势;白茬儿木质本色,久用之,表层自然光亮;结构铆部,铁工加固,红锈斑斓;感觉敦实、朴拙、素洁而亲切。想来,先生作画间隙稍事休息之时,就坐在这把椅上。

先生极为珍视时间,但接待来客真挚热忱,言语不多,谆谆善诱,从无倦意。小小的客厅中,墙上挂的,架上摆的,大多是先生外出写生之际采集的民族民间艺术珍品:傩具、印花布、布老虎、陶猪、竹笠、纸灯笼、青鱼瓷盘、土罐等满目琳琅,处处珠玑。先生就生活工作在这样一个民众创造的清新、健康、质朴、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氛围中。

我每次来看望先生,总是抓紧时间浏览台案几架,看看调换了什么,增添了什么。我常从先生对某些民间艺术品陈列位置的变化上,琢磨先生的品位,并以此作为自己下一步搜集与研究工作中审美趣味的标准。

说来久远了,四十年前的事,记忆还是那样清新。先生进城时穿着灰土布中山制服,持民间印染蓝花布包着的教材和示范作品来授课。午间,以白布手帕中的三只芝麻烧饼充饥。先生是朴素平易的,亲切中透出一种对艺术炽热的情感和对工作极其严肃认真的精神。先生说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热爱人民的艺术是分不开的。

对于民族民间艺术,先生涉猎很广。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注意我国的民间文化。之后,先生关注民居窑洞建筑、家具、植物茎杆编结、土纺土织、十字挑绣补花、皮影、剪纸、木版椠刻、地方漆木制品、玻璃制风俗画、乡土耍货、土陶及烧土制品,以及舟船车马运载工具用物。先生主张从民间艺术作品造型装饰中,研究功能、美感以及其所表现的地方的、民族的特色和制造者个人的独创性,更要注意研究发展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对于民族民间艺术,先生是从民族新文化建设着眼的。他强调民间艺术应从社会学、民俗学寻觅根据,结合生活史去调查研究,在普查基础上,云集民艺作品,进行排比筛选,让艺术品以自己的语言,直接、丰富、生动地感染人们;同时,关注学习研究体会,关注民间历史考证和艺术规律的剖析诸多领域,整体、同步、高层次、立体地展开工作。先生始终带着情感和睿敏的艺术直觉把握鉴赏,思索判断,有选择地吸收和消化营养素,以其促进美术事业新的生机。

先生曾先后两次主持工艺美术教育工作。他一贯强调民间艺术是工艺美术之根,或者说是造型艺术之根。先生历史地分析了“宫廷艺术”、为宗教服务的艺术、工匠艺术和普通劳动者的民间艺术的区别,鲜明地指出了根的重要战略意义,期待着唤起更多的民众共同奋斗。多年来,先生在各种场合多次引证鲁迅先生关于新年花纸、民间年画、民间玩具的精辟见解,说明我国在文学、戏剧方面,在理论上早就解决了的问题,于美术界仍是朦朦胧胧。先生尖锐地指出,学人的朦胧,远比民众的朦胧和民间艺术品进不了博物馆更带有悲剧色彩!

先生以自身的行动、自己的趣味、自己的作品,推动了一批批青年朋友走向生活,走向民间艺术。先生强调:对于民间艺术,钻得越深就会佩服得越深。

近年来,先生特别关心农民制作的新风俗画。金山农民画参加苗族青年婚礼的张仃先生及夫人 1995 展,先生竟然一连看了三遍!

由于积习、偏见、审美趣味的狭窄,真正的民间艺术往往如璞玉一般不为人识。先生为此而焦虑。他深深盼望有更多的志士参与搜集、研究和抢救民间艺术。

多年来,先生一直在潜心研究西方艺术诸流派中堪称大手笔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轨迹;但是,先生把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投向了中国的民间艺术。许多人私下说,先生在引导着一个默默无声的、一定范围的、群众性的民间艺术运动。

先生已近九十高龄,仍然精神健旺,步履稳健,上山下乡,写生采风,同时不忘采撷与研究民间艺术。“根,在祖国大地上;根,在民间艺术中。艺术为祖国,艺术为老百姓”,先生不止一次这样说过。

先生的艺术思想、创作生活和治学业绩,不仅影响了我们这建国后第一代,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学生,也影响着比我们更年轻的一些朋友。

黎巴嫩诗人、画家纪伯伦诗云:

“撒下一粒种子,大地会给你一朵花。”

先生,撒下的是一片种子……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