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苗子
张仃最早是画国画的,后来广泛地从事其它方面的美术创作,然后又回到国画方面来。正因为如此,他能够从其它画种中丰富和扩大国画的境界。这也是张仃的成就之一。但是几十年来,张仃的风格、技法和题材总是不断地改变着,尽管他已是鬓发全白的小老头,但永不自满于既得的成绩,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始终在探索” 。
袁运甫
张仃先生是我的老师,他是美术界的一面旗帜!
肖惠祥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今天的伯乐就更难喽!根本寻不到了!我真是天大的福气。遇到了现代伯乐张仃先生,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
1978年,张仃先生停职在家,我去拜访并为他和夫人做线描肖像。他看了很喜欢,夸奖我用线用的好。当然,我这些线被公认为形式主义;我本人则被认为是个经典式加自由式加形式主义的“怪物”。人人喊打,在大风大浪里被批斗了几十年。
张先生大声为我的艺术叫好,还敢调我上北京、不怕我戴着中右帽子也坚持调——居然调成了!我上北京见到张仃先生,心中充满了感激,充满了感动!
张先生交给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北京国际机场壁画创作。我的任务是创作“四个现代化”的主题壁画。当时领导要求表现工厂烟筒林立、田野拖拉机奔驰、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日日讲……我把构思重点放在“四个现代化造福人民”,发展科学文化、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强国富民等方面。我的构思打动了张先生,正中他意,他全力支持。在审查通过时,过五关斩六将,不知费了先生多少精力心血,才得以过关。如果没有张仃先生的识见、智慧,没有他敢做敢为、敢于坚持的勇气和魄力,当时这张壁画是很难通过的,今天也不会有这样的壁画屹立在北京国际机场,它印证了这30 年来中国“四个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
壁画《科学的春天》是张仃先生为中国走向现代化、为中国迈向未来理想的黄金年代树立的极为重要的光辉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发领导下,全民奋起沿着四个现代化的道路奋勇前进,发展科学文化,在日愈繁荣中走向自由、民主、富强。
朱军山
在那下放农村的年代,滹沱河农场里,二十多架大车,要四五十人驾车,拉稻草送往石家庄。我被分配和先生共驾一车,我驾辕,先生拉套。那天大清早就开始装车,把稻草一捆一捆的码到车上,像一坐小山,能有两千多斤,我们两人硬是像驴骡一样地上了套,上高坡,走泥塘,一路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使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知休息了几次,终于走完了三十多里的崎岖山路。当时,我是一个运动中被重点整肃的“516”分子,先生是“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他虽受尽了如此大的不公平的待遇,仍充满乐观、开朗,有时还念念不忘艺术。记得在走到平石公路上,路北有一座小庙,他说要休息一下,并指着这座破烂不堪的庙说:“这就是有名的毗卢寺,里面有古代壁画,很精美!去看看。”庙门被一条铁练子给锁住了。我们从窗户向里张望,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里面堆满了农具和化肥,先生很生气,并无奈地说:“无知!”
卸车以后到石家庄火车站广场的一个地下的饺子馆,先生请我吃了最香的一次饺子。两个人三斤饺子,还吃得不解饱。回程路上,一路轻松,他给我讲了延安时期的艰苦生活。对比今天,还能吃上猪肉大葱饺子,知足吧!他总是那么充满喜悦、乐观,不论多苦多累,他都无怨无悔,那年他五十四岁了,可头发已全白了。我与先生并肩走着,不觉拉车的疲累,只看着先生的白发而心疼。
( 摘自《我与张仃先生》)
朱乃正
张仃先生是我心目中一直敬仰的前辈。早年我在中央美院求学期间未能受业于他,为一憾事。所幸后来有缘与他比邻而居,由此常能遇面。间或先约而登门拜谒请教。凡有美术界活动展事,先生亦邀我同赴,从中得益良多。
一日,正值先生之焦墨山水画展于中国美术馆开幕(并研讨会)之后。我与先生相遇居处,提及展览,问我是否参加研讨会,有何意见?我因它事未能到会而致歉。即驻足敬言:“我非评论家,只能简说两句真心话:先生独创之焦墨山水乃是将真情与深意,长期融铸于斯也”。先生之艺术品格与一生之作为,皆纯粹厚重朴实而不 “掺带水分!”先生听后,会心宛尔一笑,对我执手而轻轻说了一声“谢谢!”
年隔已久,前辈仙逝,然先生银须白发之风采,至今难忘!
袁运生
七十年代末,我去西双版纳画了不少白描人像。回到昆明,为云南人民出版社画了一套组画“幸福的泼水节”。到了78 年底,突然接到运甫来自北京的电话,他告诉我,张仃先生要约我去北京为首都机场画幅巨幅壁画,题材是自选的。真是使我激动不已,赶忙将要出白描集的计划准备停当便北上直奔首都机场。
张先生总是在第一时间关照我,将好的机遇介绍给我。我是毕生感激的。没有他的关照,我也不会在工艺美院任教一年,更不会有画大壁画的机会。这一年既紧张又无比的愉快,几乎每天可以见到先生,随时聆听先生的指点,教导。和我在一个组画这幅壁画的还有连唯云先生,还有费正先生,我们是同班同学也是亲密的好友。这近一年合作的十分愉快。我的小组还有几位工艺美院毕业班的同学,有了这些年轻人,生活更活泼有趣。
在这样安详和睦的环境中作画,才有作画时饱满的激情和如此祥和的画面色彩。几个人体也是自然而然的在半天内突发奇想画出来的,直到公开展览一笔也没改动。中国政治环境此时此刻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所未曾有过的。后来,我去了美国,一住十四年,93 年在国际艺苑应刘迅先生之邀办了一个出国后的首次回国展。张先生又慨然为我的画展写了一篇令我十分感动的动情的序言,以“关心人类命运”为题,真令我感到最了解我的也莫过于张先生了。我常被人们习惯地认为是搞形式主义的画家,而张先生却力排众议, 做出了正确的点评。张先生也许是最理解我的人了。
姜宝林
张老已经逝世一周年,仍悲痛不已。回想起往日的交往,仍历历在目,他的高尚品德,精湛艺术,是我终生追求的楷模。他全面继承和把握了士夫画的写意精神及笔墨架构,又与真实生活感受能力融为一体,创作出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风格,又具有高格调、高品位的新中国画。他的焦墨山水,将他从“城隍庙加毕加索”的综合艺术才能,推向又一个高峰。面对“笔墨等于零”的论调,他抨击:“要守住中国画笔墨的底线”。早在1994 年6 月,张先生看了我的笔墨画展后就提出:“姜宝林的路子告诉我们,笔墨不是创新的绊脚石,不要对笔墨有恐惧症。”
杜大恺
张仃先生的所思所虑、所作所为证明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他的智慧高于他的同时代的人,他的通达、宽容、睿智,他的人间情怀,面向文化与精神的所有领域。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尤其需要一种尊严,为天下人怦然心动的尊严,张仃先生的一生给我们力量。
宋涤
张仃先生是我最为尊敬的美术界老前辈。我尊敬他,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先行者和开拓者;是我国美术界罕见的一位艺术实践涉猎面最广的大美术家,或是因为他把焦墨山水画推向了极致。
我尊敬他,还因为作为长者,领导者,他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提携晚辈,处处以中华艺术事业为重。在与他的亲密交往中,我时常感受到他身上有凡人所不具备的令人敬佩的高贵品质……
刘巨德
新世纪初回首五十年前的中国美术,确有遥远的感觉。然而时光之久远,却能令心灵更加明净,思想更加清澄。理解和研究美术界老前辈张仃先生的艺术思想和创作,体验他当时作品中的情感和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人生,唯愿真正了解是怎样的生命、怎样的情怀、怎样的文化积淀,使张仃先生在特殊的时代,创造了中国美术史上绮丽的一页。
钟蜀珩
张仃先生是位逆潮流而上大胆探索的艺术家。他有胆识有智慧, 在工艺美术教育领域的特殊环境中, 把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以互补的方式贯通起来,他支持一批有独立艺术思想而在当时并不被认可的优秀艺术家,共同努力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确立了吸收但不照搬西方,继承但不抄袭传统的独立且充满创造活力的艺术方向。
我深深怀念80年代母校那种生机勃勃、单纯治学的学术空气,还有那些已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无限精神财富的老前辈。
龙瑞
自己从张仃先生身上受益匪浅,张仃先生从学识、人品、艺术上,都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张仃先生把他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倾注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王玉良
焦墨山水画,其形式与内质若真如黄宾虹先生所言“视若枯燥、意极华滋”,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在色彩斑斓的丹青之林中,它的外在形式很难引人欢心,所以它出现后,数百年来一直是少人问津的冷寂之门,这很有些“曲高和寡”的“白贲”之美很难与时人意趣合拍。用现时的语言讲,“极少有市场和商品价值”,就此而言,其本身的意义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张仃先生选择了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并作为自己多年来的主攻方向,这些作品就是对单纯追求市场效益、沽名钓誉者的照碑。
王明明
张仃先生在青年时期即投身革命,以自己手中的画笔和一颗热血沸腾的心,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领导新中国国徽的设计是他献身国家的最庄严最豪迈的一笔。
张仃先生的一生涉足多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焦墨山水画的开拓性贡献,展现了张仃先生生机勃发的艺术创作力,为社会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新时期,当传统的民族艺术遭到外来文化的强势压力而出现争论与迷雾时,张仃先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特质,勇敢而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艺术主张,展现出了作为一代大家的良知与学养,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热忱之心!
张仃先生一生奉献艺术,上下求索,80 多岁时仍坚持写生,显示出了他对艺术顽强执著的探索精神。他质朴无华、铿锵磊落的人格精神,是对艺术教育身体力行的高尚典范。
冯远
张仃先生为新中国的形象塑造留下了大量教科书级的作品,为中国美术留下了一份至为珍贵的教育资产。张仃在教学中把民间艺术引进高校课堂,重视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兼容并蓄,开发艺术的应用价值,建立起审美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一种植根民族土壤、充满勃勃生机和锐气的大美术学派和精神。
陈丹青
第一,张仃先生像个老鹰。第二,我要说:他像个绅士。在我们国家,“绅士”已经很少很少了,张先生这辈子活得像个绅士。第三,他是个大艺术家。我不想用国画家、实用美术家、工艺美术家这些词来说他。我还要说,他是美术圈里硕果的大英雄。他是个大侠,是个大玩家,是个大孩子。我见到张仃先生一点也不怕他,他不像个行政领导,不像个供在位置上的名人,也不像个威严的长辈。我坐在他身边用不着跟他怎么样,他就是这么一个可亲的老人!
(摘自《张仃:老鹰、绅士、大艺术家、大孩子》)
唐微
想起七十年代末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的时候,张仃先生是学院的院长。每逢召开大会,只要张仃先生一出现,我们这些学生总会热烈地鼓掌。其实当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为他鼓掌,因为他没有讲话。也不仅仅是出于礼节,更不是为他的院长身份,可就是情不自禁地鼓掌了。实际上那时我也和我的同学们一样对张仃先生知之甚少,除去机场壁画,不仅很少见到他的“近作”,更无从了解他的过去。
在许多年之后才真正了解,张仃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他更是一位坚韧的老战士。他确实值得我们这些晚辈特别敬重。
且不说青年张仃投奔延安投身革命需要怎样的勇气,仅此之前,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著名的进步刊物,张光宇先生的《时代漫画》、《上海漫画》、《泼克》、邵洵美的《自由谭》都刊登张仃先生的漫画,这就是他早年的代表性作品“春劫”、“野有饿殍”、“伤兵”、“乞食”和“日寇轰炸平民区”、“兽行”、“看你横行到几时”等等。听一听这些题目,想一想作品的创作年代,看一看画稿的前卫风格,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有家有画室有钱挣有饭吃的人真是无颜骄狂和自以为是的。
他的作品惊心动魄、直插人心。如果把他的作品放进历史,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他独特的艺术形式,而是炽热博大的灵魂!也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张仃风格是怎样炼成的。有些东西,在现代化的明亮展厅里悠闲浏览真是难以体会得到,可是我们自己已经太习惯于在沙龙画廊里指指点点谈现代性、谈激情、谈艺术、谈形式……然而,我们不缺技法,不缺新材料,我们常常缺少的是灵魂。再看看张仃先生的画:漫画、装饰风格的彩墨画、壁画、焦墨山水,里面都有张仃的魂魄和心灵。想起前几年在学院张仃艺术展和研讨会上先生那句震动人心的话:“我是一个老兵”。先生的创作有战士的胆量、战士的气魄、战士的心胸、战士的责任。老兵依旧是战士。我们不能只图“学习”他的艺术,“复制”他的独特风格,张仃风格复制不了,就如同丁聪、叶浅予、张光宇无法复制一样。
张仃、张光宇、丁聪、叶浅予,老一代艺术家都是敢想敢干的老英雄。他们渐渐远去,化作满天繁星。他们不是灿然一瞬的彗星,他们是点亮暗夜的恒星,我们在他们的星光照耀下,不必在黑暗中跌跌撞撞摸索,不用担心突然跃出来咬断咽喉的猛兽,我们这些坐享其成的人现在得给后来者一个真实的交代。张仃为什么是张仃,张仃怎样成为张仃的,为什么世界和历史需要张仃。这是我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
郗海飞
刚刚惶恐地进了学校,中央工艺美院,1978 年,院子里忽然一群人前呼后拥地走来,挤过去,踮脚地看,有人说:“张仃,张仃!”
个子矮矮的,但气场大,永远是中心。所有人的视线都会去找他,完全忽略一旁若干高大的簇拥者。这个说法,日后若干年在学生中流传。
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见老人家。
1979年,他顶着雷,在危急时刻一句话掷地有声,“有我呢,不要怕!”
——北京机场壁画保住了。
1987年,光华路,留学生食堂下的车库里,石家庄火车站的壁画绘制中,先生来了,中间顶天立地的鲁班像,左手叉腰,右手直举过顶,先生要亲自修改。画毕,横眉竖立,眸子圆睁,众人齐呼,太像先生本人了!
先生没给我上过课,但总会听到、看到先生的消息及新作,也常会在一些重要的场合见上先生一面,听听他的声音。最近的一次,2006 年,是在建院五十周年的会场,跟上一次不同的是,地点从光华路改到了清华园。
我近乎出神地看着先生,坐着轮椅,嘴上永远叼着烟斗,双眼微闭,间或,嗓子里发出呼噜声,像是睡着了,俨然一座山!但别人发言一毕,眼睛顿时圆睁。我又想起了画上的鲁班。
这样若即若离的久了,在心里,先生就变成了一座山,也因为这座山,使人仰望和生出敬意。回到1980 年,每年开学典礼时,先生是院长,照例要上台讲讲话,也是我们难得一见的机会。旧礼堂台上的左侧帷幕边,那一头白发一出现,台下顿时一片拍爆了的掌声!
没人授意,人人仰望,如见神明般!只是这以后,再也听不到这掌声了!
杨晓阳
我最后见到先生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手不释卷,拿着放大镜阅读的是他永远崇敬的鲁迅先生的文集,我想他的心和鲁迅是相通的,和民族时代的命运是相关的,我向他汇报中国国家画院的工作,请教深层的美术发展的问题,聘请他出任国家画院中国画研究院首任院长、首批院士。先生欣然接受表示支持,使我受到巨大的鼓舞……如今先生无声地走了,这一巨大的噩耗不但是中国美术的巨大损失,而且是时代的损失、历史的损失,使得千千万万个热爱他、敬仰他、受他教育、影响和支持的人们痛心疾首而欲哭无泪。先生一生没有任何个人的要求,他把民族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要求,时代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责任,国家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任务,他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慈祥的长辈,国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高山仰止的巨匠,中国美术失去了一位生命不息创造不止的旗手,民族失去了一位对生养他的土地一往情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忠诚的儿子……
吴晞
作为特艺系77 班的学生,我们有幸得到了中国老一代教育家、著名艺术家张仃、雷圭元、祝大年等前辈的教诲。当时张仃先生既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又在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那时深入生活到各地去写生是造形艺术训练的重要课程,在张仃先生和蒋正鸿先生带领下,我们班先后赴山西、四川等地多次进行采风写生。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一支毛笔、一小盒墨汁画遍大江南北,一路上我们聆听前辈大师的教导,受益匪浅。张仃先生的焦墨功力对我们影响很大,面对着大自然,心系中国画的传统,采用简单的工具,亦能产生丰富的表现力。在前辈大师的带领之下,就这样造就了一代人。在79 年配合张仃、祝大年、袁运甫和袁运生先生完成首都机场航站楼壁画创作时,特艺系77 班的学生们才得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包林
素以为绚是一种审美理念的选择。张仃先生的艺术向后人展示的,就是从一点之美到触类旁通后的绚丽多彩,再复归单纯的一种价值取向,它所具有的艺术品味和人格魅力仍将深深地影响着诸多后学。
(摘自《绚丽之极归于单纯》)
赵卫
张仃先生关心爱护年轻人,言传身教,慈祥宽厚,永远值得铭记。
陈辉
那是1999 年底, 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四人联展 ( 王小飞、王玉良、李家骝、陈辉) 请先生写序一事,前往红庙北里6 号楼老院长张仃家。开门的是理召先生, 还未等我们坐定, 先生便从内屋走出向我们招呼, 他双手握杖缓缓坐下。我们急切地把作品资料递给先生, 先生没有马上看,而是漫不经心地拿起烟斗, 满满地置入烟丝点着了烟, 深深地吸了两口后对我们说:" 作品要准备充分, 每幅画要画到位。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要有大画, 精品的小画可以用来点缀和补充,但是大画控制不好就容易散, 小画则容易紧, 一幅好画是能收能放恰到好处”。尽管当时我们竭力遵信先生对艺术之精深见解, 可实践起来并非容易。直到现在, 先生的" 能收能放" 的艺术创作观一直影响着我的艺术之路, 因为它涉及到艺术创作中的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笔法与墨法、笔墨意趣与画面意境等诸多美学的问题。
陈平
风里漂蓬去故乡,迁流阅世一头霜。许身修画开新貌,育木成林作典章。
渴笔亦随烟雨润,童心欲带性情刚。劳魂役梦安能枕,留得丹青万古长。
胡应康
在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得最为重要的东西,也许不是才智而是个性与人格的力量。艺术家追求表现的真实,实际上却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个性的真实。可以说,近现代山水画那些突出代表都是人格力量的代表。其中,当代焦墨山水画的开创者张仃先生的艺术经历,可以被作为艺术家人格力量的最好的诠释。通过研究张仃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中期创作的一批彩墨山水画,我们便能领略到创造真实的过程。
( 摘自《自园的神话与创造的真实》)
宿利群
我从16 岁开始学画。1979 年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内的壁画群完成后,才知道有张仃、祝大年、吴冠中等几位中国的艺术大师。从那时起就梦想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追随他们的艺术思想,伟大的人格魅力。
1981 年我终于考入工美装饰艺术系壁画专业。全班16 人,15 个男生,1 个女生。当时参加开学典礼共有5 届学生参加。77 届至81 届是建院以来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次,加上中青年教师,台下近八百多人。我们新生坐在前面,可以近距离观看主席台。主席台中央端坐一位老者,身材不高,额头亮亮的满头银发,两眼放光,紧闭的双唇上面趴着两撇白色的小胡子。这就是我无上崇敬的,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的张仃先生。老人家开口说话声如洪钟,底气十足,台下八百多人鸦雀无声。那时候的我才20 岁,只想好好看看这个老头,想着考上工美有多么幸福,能见到这么多大艺术家太开眼了。全然不知老人家在说什么。现在想起来真是恨自己那时年青无知。在张仃先生的晚年,应理召先生的邀请多次能近距离与张仃先生交谈,那是我一生中最幸运、最幸福的时刻。
袁加
我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仃工作室最后一届本科毕业生。记得八十年代中期,张先生有一次和我们同学一起在校聚餐,我与张先生相邻而坐。张先生提出要和我们喝点酒,但学校的食堂哪会有酒卖?他笑着说:“不能喝酒可少了点浪漫主义” 。会心开怀间,他的真情、自在的浪漫情怀,一下子抹去了大师和学生间的距离。让我们这些二十岁左右的小年青,第一次有了接近、品读,甚至追仿大师的冲动。
2009年2月12日,为国家大剧院筹备《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名家邀请展》,我们曾对他进行专题访问。在京郊门头沟一处寂静的山林里,老先生平静地像一潭深不可测的湖水。忆往事,不觉一个半小时过去,我们不忍打扰他太久,起身告退,张先生却拿出他的画集,颤危中为我和所有工作人员一行九人题字签名,以为纪念。至今想起,恍如昨日。老师平易近人的风范,对艺术、对人生的认真和坚持,对我等的影响已远不止于绘画。他像一座山,永远给我力量,给我信念。
倪军
艺术家的革命性人格十足地体现在张仃先生的一生中。他是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由和进入现代文明过程中的积极战士。他的毕生创作超越了艺术史中的任何概念,是与迭哥- 里维拉、加西亚- 马尔科斯和海明威同等光辉的人物。
当年罗伯特·劳申伯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全院讲座之后,坐在主席台上主持讲座的张仃先生以延安的风格顺口说了一句:“谢谢劳申伯同志!”引起全场大笑。劳申伯听过传译后说:“全世界的艺术家都是同志!”
张仃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伟大艺术家之一。
丘挺
维庚寅之春,先生即世。天下知与不知,咸为悲叹;亲交门弟,莫不哀哀。
先生讳仃。年未弱冠,遽然遭逢国故,偷生兵隙,飘零塞上,因用以自命焉。然则国憔民悴之时,正丈夫立志之岁。先生冲龄即钟艺事,自是乃壹志丹青,挥翰为旗枪,搦管以干城。忧愤盈纸,发群情之汹汹;精光射日,诛凶顽于滔滔。仁者不能超然游于艺,当挺身以淑其世。先生奋勇击贼于民族危亡之顷,复固穷安仁于魑魅横行之年,怀璧忍死,涅而不缁。孟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先生守道不徇,一以贯之,可谓真勇士者也。
先生复号它山,将以切磋琢磨,研艺攻错为任欤?先生常言:予生斯长斯,吾土吾民,无不亲爱;管城毛颖,尽是可人。异地而处,吾不愿也。顾其翰墨生涯,终始不移者,曰“中国情结”。以本土文化为根柢,以先贤制作为楷式,训示余辈,亦每以“中国笔墨”相教诲。高倡法古,师心而不自用,反本以求开新。骎骎乎挽颓波于将逝,浩浩然奋往圣之余威。其所关者,岂徒斤斤于纤毫之似不似,样貌之新不新哉!
先生尝六上太行,假大块以寄意,尤爱其绝巘重崖,森森莽莽,雄奇万状,其来也无所自,其去也无所穷,一似我后土生民,浑涵渊朴;懿德君子,强直有容。余生也晚,不克从游随侍,而私于法笔得觑其堂奥焉。是岁仲秋,踵武登临。风物如故,而长者溘然矣。痛矣哉!哲人斯萎,问津无由矣!窃幸典刑犹在,德音孔昭,后死者敢不竭忠尽志,绍承坠绪,庶几毋废先生之教也。
余自太行反,魂魄营营,胸臆中有不能去者,思有所表。今兹成此尺幅,谨致于先生之灵。兼缀数语,聊寄寸衷于万一。
程向君
我是1982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学习的。当时身为院长的张仃先生虽然工作繁忙,但是我还是有机会近距离地聆听张仃先生的教诲。张仃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也是一位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艺术教育家。他的一生为艺术理想而奋斗,其理念也影响着众多的莘莘学子。他对传统艺术、民间美术及现代艺术的研究,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途径,对我个人的艺术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