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籍艺术大师袁运甫专访

时间:2010-12-20 13:34:51 | 来源:南通网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定,特别是周总理提出“黄河可以画,长江为什么不能画呢?”于是,北京市领导万里同志拨专款,命我组织创作小组即日启程南下,这就是以后长江百日写生行。
  1973年秋,我与吴冠中、黄永玉、祝大年一起,南下沿长江写生一百天。

  南通,是长江之尾的江东第一城。在这里,我们画了许多画,天宁寺、寺街……我们画过同一个对象,或各画不同的对象,在作品与被写生的对象的差异间,彼此比较,更深入理解各个人的着眼点与不同情思。

  在我的老家,永玉兄为我母亲以白描造像,冠中先生很欣赏其线条的洗练刚劲,并在画面上题了一段记实文字。我特地把它抄录下来。

  “七三年国庆后,老袁、老祝、老黄、老吴四人背画具,走江湖,于长江有缘。来到南通,访得老袁老家,良机难得。在黄山玉屏楼,遇上海七十岁汤公,健步登山,老黄为之写像,铁划银钩,曲尽健态。今在老袁家,喜值袁太夫人七十生辰,老吴建议老黄为之写像,灯下帐前,当即研墨铺纸,落笔为春蚕吐丝,造型朴素洗练,兼备贺尔拜因意趣,画未及半,老袁三岁侄儿一见大呼:‘这画的是奶奶!’满堂大乐。

  吴冠中谨记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八日。”

艺术要积极服务社会

  记者:我们都知道,这么多年,虽然您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在您的牵线搭桥下,各路名家先后来到南通,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张仃等教授的支持下,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享誉全国。据说,很多人都说当时的中央美院成了南通民间工艺的“第二研究所”?

  袁运甫:南通这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南通市领导对文化建设的独到见解,也让人印象深刻。

  从我个人来讲,从小受到南通教育,年少时充满艺术的生活,给人以审美的传承和文明的熏染,这次画展,也可以说是向家乡的汇报,向家乡父母姐妹们的汇报。

  后来家乡出来的一批批青年人,只要可能,我都尽力提供方便,像吴元新、金蕾蕾等等。他们的成功既有方方面面的鼓励和帮助,跟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曾经培养了很多的人才,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许多历史的经验,应该好好总结。如今这批优秀人才都还在,而且都已经发展成为方方面面的大家,南通发展工艺美术各方面的条件过去更成熟了,应该能取得比以前更大的成就。

  记者:“艺术为社会服务”是您大美术观的核心,您始终认为,艺术服务社会是时代赋予艺术家的历史使命,能不能对此做一些具体解释?

  袁运甫: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相关的视觉艺术形象,走到街上就会与它们不期而遇。用一个准确的词来讲,就叫“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直接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准与质量。

  南通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程度,对城市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建设以及家家户户的生活环境就要有更多的考虑。城市化的发展也是人们的修养、教育、健康、智慧的发展,只有各行各业都为建设一个完整、完美、完善的理想城市尽了自己的力量,才能建设一个真正优秀的现代文明城市,才能得到持续全面的发展。

  南通是江苏省经济发展较快的代表城市之一,在这方面,也应该有新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南通培养了这么多人才,要有服务于社会的意识。我们不主张只在书斋里做学问,而主张艺术要积极地去面对社会、反映社会、服务社会,着力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发展公共文化艺术方面,艺术更需要唤醒观众,而不仅仅是唤起观众的美感。

  南通市中心美术馆,虽然是一家民营美术馆,但它从开业以来,办了这么多高水平的展览和论坛,让南通市民得到了美的享受,它对市民的审美教育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的展览及各方面的工作都非常认真、严谨、细致,我在许多国家和城市办过画展,我可以说,中心美术馆的水准是一流的。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