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艺术梦想奔波 袁运甫:坚守在自己的世界里

时间:2010-12-20 13:33:08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对于前辈师长,他一生都心存感激

回顾自己的前半生,袁运甫很动情地说:“我17岁考入杭州国立艺专,从那里走上艺术道路,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与诸位艺术前辈的悉心栽培是分不开的,是他们把我引入艺术的殿堂,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正是仰赖这些可敬的前辈师友对我的培养。对于他们,我一生都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袁运甫说,前辈艺术家十分令人敬重,他们当时的创作环境比今天的我们要艰难得多,甚至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对民族和祖国的忠诚,对艺术的不懈求索以及他们对精神世界的坚守都值得我们学习。袁运甫在杭州国立艺专学习时,曾经师从黄宾虹、林风眠等许多老一代艺术大师。袁运甫回忆说,那时80多岁的黄宾虹住在葛岭,他的儿子黄映宇和我是同学,经常带着我到他家中,使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老先生。黄先生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先是神闲气定地打一套太极拳,那份从容淡泊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然后开始大声朗读自己新写成的诗词,一字一句读得抑扬顿挫、韵味悠长。对于自己的班主任彦涵老师,袁运甫的记忆更为深刻,没有讲课任务的时候,彦涵总是早早起床到孤山画室去创作,他一进去就把门从里面锁上,开始忘我地创作,饿了就啃几口凉馒头,直到天黑才回家。袁运甫有时趴在窗子上偷看,被老师为了艺术而像苦行僧一样生活的精神所深深感染。后来有半个学期,学校安排外出创作,彦涵带上了袁运甫,两人吃住创作都在一起,使袁运甫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两人的师生情谊从那时一直持续到了今天。2005年,年近九旬的彦涵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艺术回顾展,袁运甫推辞了很多重要活动,和夫人早早赶来向老师祝贺,这份真情令彦涵动容。

袁运甫与画家吴冠中也是交情深厚,“文革”时两人一起下放农村。即便是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们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在劳作之余,他们利用粪筐作画架,偷偷作画,后来被朋友们戏称为“粪筐画派”。上世纪70年代初,为完成北京饭店大型美术作品《长江万里图》,他们一起从上海、苏州、黄山、武汉、三峡、重庆,一直到浙江及胶东的许多渔村共同生活创作,这一宝贵的人生经历,让袁运甫至今想来还留恋不已。

共同的追求和爱好,使一家人的亲情更浓更深

同许多北京的艺术家纷纷到郊区创作居住不同,袁运甫选择了留在城区生活,他的家在北京东城一个小区的居民楼里,环境清雅幽静。为了便于创作,袁先生在自己居住的楼里又购置了一个单元房子,在里面布置了一间大画室,他和爱人钱月华每人一张画案,只要有时间,就到那里去画画。在中国画领域,他尝试从材料、色彩、表现内容、创作方式等多方面入手来改造、丰富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力,他创作的彩墨画曾先后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法国总统希拉克、英国首相布莱尔、加拿大总统克里蒂安等政界要人。前不久他代表中国画家创作了国画《万里长城》,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受到普遍好评。

袁运甫和爱人钱月华是同学,两人从同窗之谊到心生爱慕,至今已经一起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他们在艺术创作上是知音,在生活上是伴侣。他们的两个儿子早已长大成人,自立门户。大儿子袁佐先是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又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考取研究生,赴美国学习深造并留在美国麻省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学,最近还带领20多位学生和美国的访问学者来中国实地学习研究东方文化。小儿子袁加也是从事艺术创作的,曾设计《哈雷彗星回归》邮票,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内的艺术设计和布置也是他的杰作,最近在为北京2008奥运会运动员村做环境设计。说到两个儿子,袁先生的脸上不由地流露出作为父亲的自豪和骄傲。有时,远在美国的小孙女和在北京的小孙子到他身边来过暑假,他教孩子画画,带孩子外出参加活动,在融融亲情中享受着天伦之乐。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