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笔墨语言 刘国松:用一甲子改造"中国画"(图)

时间:2009-06-16 11:47:27 | 来源:中国经济网

ID为15685的组件出现问题!

 

“刘国松造纸术”

    刘国松在中国画的技法、工具和纸张上进行了非常多的创造,他所研究的“拓墨法”独树一帜,而“刘国松纸”更是充满传奇。为了找到更适合表现现代水墨题材的纸张,刘国松跑遍了台北的纸厂,甚至还在卫生纸上画过画,最终,他找到了一种糊灯笼的棉纸,对它的纹理感到非常满意,特别是这种纸有纸筋,可以挡住墨。刘国松突发奇想,如果把纸筋糊在正面,待画完后再将纸筋撕去,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皴染”效果,这是过去传统水墨画所没有的。刚开始,纸厂都不愿意做这种纸,终于有一家纸厂的老板也画画,对刘国松的想法很感兴趣,但前提是必须一次买1000张,这让囊中羞涩的刘国松颇感为难,最终只好靠举债渡过难关。第一批“刘国松纸”虽然效果不很理想,却轰动一时,这种被刘国松称为“抽筋剥皮皴”的画法,赋予了传统水墨全新的境界,令刘国松在画坛上声名鹊起。

    放弃笔墨语言

    “敦煌壁画不是在宣纸上画的,可一样是中国画,你看我很多的作品,没有用笔,可也一样是中国画。”

    “放弃笔墨语言,革中锋的命”,刘国松在改造中国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引起了书画界的轩然大波,曾和他住一个宿舍的朋友也撰文反对他,说:中国画的笔墨,就像房子的梁柱一样,是绝不可以失去的,失去了就没有了基础,最终会导致整个大厦的崩溃。太多的人在恶骂刘国松是“数典忘祖”,刘国松平静地说:10年后,自然会有答案。结果,没到10年,“巨蛋形”建筑物开始流行起来,在这样的建筑中,没有任何梁柱,但一样结实,并没有出现崩溃的情况。刘国松找到自己的朋友,朋友说:你是先知。

    刘国松说:过去建筑有梁柱,结果阻挡了室内的空间,最多只能做篮球场,现在有了“巨蛋形”建筑,室内空间没有任何阻隔,空间更大,可以做足球场。

    改造中国画也如此,中国人几千年来,千千万万的画家在使用笔墨,还有什么新的线条可以出现?到了后来,文人画甚至是一定要用中锋,其实中锋只是中国画诸多表现技法之一,如今把中国画都局限在一个技法之中,中国画的空间还怎么拓展?要求放弃笔墨语言,就是要像“巨蛋形”建筑一样,拆掉那些不必要的梁柱,给中国画更大的空间。

    刘国松先生在拓展中国画的题材上也是不遗余力。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刘国松先生由此产生了灵感,创作了许多以登月和宇宙为题材的作品,一改中国画与时代距离甚远的习气。为了进行水墨创作,2000年他在珠穆朗玛峰山脚下采风时不幸左耳失聪。

    曾经反感中国画

    少年时代的刘国松是漂泊的。上高中时,老师问他将来想做什么,刘国松说想当画家,老师建议他去考台湾师大美术系,并当众宣布了这个建议,搞的同学们都管刘国松叫“师范大学生”,这逼得他不得不去参加考试。第一节考木炭素描,刘国松此前从没用过炭条,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发半个馒头,同学告诉他,馒头

    是当橡皮用的,可以擦掉画错的线,刘国松模仿着别人的样子,用馒头蘸水去擦,结果水蘸多了,反而越擦越黑。第一节考得稀里哗啦,几乎想放弃,怕被同学笑话,勉强参加了第二节水彩考试,由于擅长国画,结果考了第一名,就这样,刘国松进入了大学。大学第二年,刘国松开始接触油画,一时被惊呆了。与油画相比,刘国松感到传统中国画与现代生活非常脱节,缺乏油画所体现出的鲜明的时代感,在表现形式上和艺术观念上,油画看上去都更加丰富。这导致刘国松对中国画产生了反感,转而去学油画。整整7年,刘国松一直在油画领域中探索,先后模仿过毕加索、马蒂斯等大师。然而,越深入油画,刘国松就越感到在其中很难获取真正的突破,更无法找到自我。刘国松非常苦恼,然而,刘国松是一个不肯放弃的人,他反复思考,不断深入,蓦然回首间,刘国松看到:既然模仿西方现代派的画家是模仿,那么模仿中国古代画家同样是模仿,为什么一定要模仿新的而不模仿旧的呢?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