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江:熔铸中国气派 塑造国家形象

时间:2009-06-15 16:58:55 | 来源:美术报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1、围绕发展大局,开展美术活动

在党和国家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重大时刻,在关乎人民命运的每一个重要事件中,中国美协都积极主动地通过举办各类大型美术活动来服务大局。为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我们会同有关方面举办“翰墨丹心——向党的十七大献礼全国美术书法精品展”。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今年5月汶川大地震,全国众多的美术家以泪水蘸墨调色,以爱心投入创作,描绘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历史瞬间,反映悲壮激昂、大爱大义的时代主题。2007年八一期间,由文化部、解放军总政、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呈现了当代中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最新成就。五年来,中国美协还配合北京奥运会,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邓小平百年诞辰,陈云百年诞辰等重大活动,主办或联合主办了相关的专题美术展览。积极参与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华情”系列活动、文化部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及“2008人文奥运”等文化活动,为奥组委举办了一次奥运主题的雕塑征集活动,并在国内外巡展。

2、贴近生活实际,服务人民群众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实际”是文艺的立根之本,“群众”是文艺表现和服务的主体。中国美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积极响应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促和谐,树新风”的号召,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美术家深入生活、服务基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注重选择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如组织美术家赴井冈山、韶山、赣南、瑞金等地进行专题写生活动;在赴山西革命老区写生期间,创作了巨幅长卷捐赠给山西人民;组织美术家赴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体验生活,组织“全国著名画家画云南”,开展宣传西部大开发的“彩绘三峡”大型采风活动;同时,侧重于服务贫困地区、受灾地区,如随中国文联去河北唐山、湖南郴州、湖北红安等老区、灾区开展了送欢乐、送温暖活动,向中国文联扶贫县的甘肃武都县捐赠了30万元;服务乡村、企业、部队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如组织“聚焦新农村、文艺为农民”采风团,到湖南常德、张家界等地开展慰问、采风活动,组织赴三峡工地写生作画,赴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采风团;还组成“感受西昌”采风团,向战斗在航天事业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表示慰问;组织了“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中国美术家慰问驻港部队慰问团”;还和中宣部、中国文联组织了著名美术家赴全国农民文化产业示范点——“中国画虎第一村”的河南王公庄村,指导农民画家的艺术创作。

我们继续实施“在西部的12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希望小学”的工程,近年又相继建立了中国美协白岩希望小学(贵州)、西藏希望小学、甘肃希望小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希望小学、青海希望小学。至此,中国美协捐助的希望小学已达8所。

3、举办多样展览,促进美术繁荣

五年来,中国美协举办了近200项美术展览,有力地促进了美术创作的繁荣。

由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展”是新世纪的首届中国美术盛会。 “十届美展”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展区均涌现出许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新作,整体上展示了五年间广大美术家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表现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讴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新成果。

200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百年水彩画展”,全面展示了中国水彩画百年的发展面貌和艺术成就,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学术展览。五年来还举办了“第六届全国体育美展”等大型专题展;举办了一系列著名美术家的回顾展、成就展,美协理事、会员的成果展等。为扶持西部美术事业的发展,中国美协联合西部十二省区主办的“中国西部大地情美术作品展”连续举行。

五年间举办的许多展览或学术定位明晰,或策展思路独到,切实提高了展览的学术水平,促进了创作的百花齐放,涌现了众多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涌现了众多具有优良品德和艺术才华的美术新人。

4、加强理论建设,指导创作实践

五年来,中国美协主办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美术发展方向的重大理论、创作实践的会议和一系列专题调研。

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中国美协在当年召开文艺座谈会的现场——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前召开了纪念座谈会。为回顾30年来美术理论与创作的历程,展望未来发展的前景,对富有中国特色的美术事业进行系统性总结,中国美协与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了“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30年美术理论与创作”研讨会。

从2004年起,开设了两项常设性的美术论坛——“黄山中国美术论坛”、“中国美术长安论坛”。

中国美协积极参加历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的评选活动,每届都有多篇推荐文章荣获理论类、评论类的奖项;积极进行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的推荐工作。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分别于2004年表彰了18名、2008年表彰了32名“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并出版了史论家文集,这些前辈理论家为此深为感动。为提高美术评奖的权威性、导向性,推出优秀人才,催生优秀作品,依据《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和中宣部“批复”精神,制订了《中国美术奖章程》。

协会所属刊物《美术》和《美术家通讯》牢牢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时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在加强理论建设、开展学术研讨、展示创作成果、反映美术动态、加大信息交流和配合协会工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刊在相继改版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美术》杂志还成立了新的编委会,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编委会的结构。

5、开展中外交流,倡导和谐发展

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于2005年9月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IAA成员国代表、观察员和参加“第二届北京双年展”研讨会的艺术家、评论家等600多人参加了盛会。各国代表在自由论坛上作了内容丰富的发言,虽然存在制度、信仰、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但呼唤艺术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倡导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依然是大会的主流声音。在大会选举中,中国美协候选人刘大为当选新一届IAA主席。

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双年展”暨系列特展于2005年9月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幕,展出了69个国家的778件作品。以奥林匹克的名义点燃美的圣火、成就美术与奥运精神的百年之约——“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暨系列特展于今年7月在京隆重开幕。展览计有81个国家的747件作品,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美犬盛会。展览以“色彩与奥林匹克”为主题,被列为2008北京奥运会重大文化活动,使艺术盛会和体育盛会得以在奥运期间交相辉映。

秉承“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理念,中国美协与中国文联、国务院新闻办共同举办了“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此项富有创意的展览表达了中国画家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之情,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和谐世界的期盼。

“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首届云南国际版画展”是我国新创办的国际性、常设性展览项目,是我国在国际艺术领域争取话语权的新举措。

6、加强协会建设,认真履行职能

五年来,协会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协会,打造高素质、高效能的队伍。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驻会干部作了适当调整,机构内部实行干部轮岗制度,提高了协会联络、协调、服务的能力。

近五年共发展会员1755名,全国会员总数达10492名,已故1006名,实有9486名。作为专业学术团体,协会高度重视发挥专家学者的学术优势,重视艺术委员会的换届和组建工作,现共成立了18个专业艺术委员会,凝聚了全国有影响、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各艺委会在开展本专业学术活动、提高本专业学术水平、繁荣发展美术事业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协会与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共成立了20个创作中心、1个联谊中心、1个研究中心、4个展览中心、2个交流中心、1个培训中心。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设想

1、把握前进方向,谋划发展战略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我们必然的战略抉择。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发展建设具有中国文化风骨和时代创新精神的中国美术及其评判价值体系,创作具有当代中国气派的美术作品,进一步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就是我们明确的战略任务。

2、构建价值体系,引领美术思潮

中国气派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现,是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大气磅礴、品位独特、和谐兼容、与时俱进的文化气象。建构具有中国气派的审美价值体系,营造中国气派美术创作的条件和环境,促进具有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美术界的基本共识,更是中国美协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心。

3、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

北京奥运会再次启示我们,加强交流有利于加深了解。我们要策划并实施 “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侧重于“走出去”,推出当代美术精品,力争进入国外主流社会,进入主要博物馆、美术馆并促进收藏,因为博物馆往往代表着艺术价值的标杆、艺术品位和公众趣味,也是编撰艺术史的重要依据。我们还要努力造就能代表中国主流价值观、具有中国气派、高学术水准并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中国当代美术大师。

4、整合展览机制,激发创作活力

明年我们将隆重举办“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这是本次美代会后中国美术的一件大事。“全国美展”有近60年的历史,不仅是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美术展览,也是我国连续举办时间最长的国家级文化活动之一,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熔铸中国气派,彰显时代风范,是“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主旨。我们将根据画种发展状况,在展区设置上作适当调整,容纳综合材料和实验艺术,扩大设计展区规模。我们要改进评委结构,改进评选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提高评奖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

明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成立60周年,我们将举办多项的纪念和庆祝活动。结合“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将进行首届“中国美术奖”的评选。“中国美术奖”是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中国美协承办的全国性美术专业奖,含“创作奖”、“理论评论奖”、“终身成就奖”三个子项,每五年评选一次,是国家美术最高奖。其中的“创作奖”将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产生。我们将筹划编写《新中国美术发展史(1949—2009)》、《中国美术60年精品集》、《中国美协60年纪念文集》,召开纪念座谈会等。回顾60年的风雨历程,总结60年的得失经验,展示60年的丰硕成果,以在新时代的高起点上实现新超越。中国美协还将与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灵感高原——中国西藏主题美术作品展”。几十年来,全国美术工作者情系高原,深入藏区,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藏区新面貌的优秀作品,有些己成为当代中国美术的经典之作。回顾展还拟专设藏族美术家作品展厅。提高中国美术的学术水平是美术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今后的五年,展览总体上要控制数量、注重学术、树立品牌。要遵循艺术规律,进一步发挥各艺术委员会的专家作用。要进一步发挥理论对创作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的同时,加大理论家在展览策划、评选、评奖委员的比例。

5、采取切实举措,推进事业发展

我们要实施“当代中国美术精品世界行”工程。要有策划、有计划,着重推出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以及近10年来的精品力作,尤其是经典性作品。展览规模不论大小,强调要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连续五年形成系统,扩大影响,务求实效。

我们要实施“中国传统美术研修”工程。我们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自2009年开始,每年选拔、资助10名中青年美术家,进行传统美术理论的研究,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传统美术课题的发掘和研究,鼓励对地方美术史学和民族美术史学领域的研究,重视推陈出新的成果展示。我们要实施“中国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视野开阔、修养全面并具潜力的青年美术人才,每年选拔、资助10名青年美术人才赴国外研修、考察,每期研修、考察时间3至6个月。以上两项具有战略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项目,已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我们要筹建“中国美协国际艺术家工作室”,旨在为建立“北京国际艺术城”打下基础。“巴黎国际艺术城”的影响力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我们将邀请国外的艺术家来中国进行创作、考察、交流,并鼓励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美术进行研究,同时使他们能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面貌。

我们拟举办“著名美术家成就展”。从明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以年龄大小为序,每届从全国推选10位70岁以上的美术家,每位约选择20幅代表作,由协会出资在京举办展览。我们还要继续做好老美术家的寿辰、从艺、诞辰的庆贺、纪念活动。

“全国青年美展”今后将定期举办,并努力与“全国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一样成为中国美术展览的重要品牌。在展览定位上,“全国美展”注重主题性,力求出精品力作;“双年展”注重国际性,加强交流和扩大影响;“青年美展”注重探索性,不断发现和培育新人。

我们已发起并将尽快筹建“中国美术著作权协会”,依法维护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的权益。我们还将筹建“中国美术发展基金”,为我们的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打好经济基础。

6、凝聚美术力量,开创新的局面

我们要热情关心协会体制内外各方面的美术工作者,加强联系,不断拓展工作的覆盖面。根据中央和中国文联的指示精神和实施意见,中国美协将吸收港澳美术界人士作为个人会员入会。

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协会干部要进一步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方向转化,增强工作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协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联络、协调、服务的水平,加强组织、维权、指导的能力,增强美协发展活力,努力把美协建成“美术家的温馨和谐之家”。

伟大的时代,激发着我们奋进的力量。让我们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在广大美术家、美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努力熔铸当代中国美术的中国气派,塑造中国美术的国家形象,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努力奋斗,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功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色添彩!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